榄香烯口服乳 榄香烯口服乳怎么样
谢恬,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整合肿瘤学研究院院长,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何梁何利科技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中国发明专利金奖……
当见到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院长、整合肿瘤学研究院院长谢恬教授时,记者很难将眼前这位面带笑容、温尔儒雅、穿着朴素蓝衬衫的教授与这些高大上的奖项联系在一起。
在采访的过程中,每每谈起自己团队几十年的科教研成果,谢恬总是那么地神采飞扬、娓娓道来。而当记者提出想要拍摄产品陈列柜的要求时,谢恬很认真地一个一个摆放好产品的位置。科教研路漫漫,这就是记者感受到的一位科研工作者谦虚与严谨,一位医生和教师的初心。
与中医药中西医结合的不解之缘
谢恬出生于金华市武义县桐琴镇,1978年全国高考恢复后,谢恬参加了全国高考,取得武义一中应届考生第一名的好成绩,县政府大门口高考红榜上位居榜首,令他开心不已。
由于父母身体不是很好,谢恬下定决心要学医。谢恬毫不犹豫地报了三个志愿:北京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华西医学院。意外的是,久久没有等来录取通知书。父亲领着他去招生办询问。工作人员告知,由于父亲在“文革”中被打成右派,政审有些问题。谢恬想着再复读一年,自己成绩这么好,肯定能考上。父亲告诉他“不在于学校好坏,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后来,谢恬听从父亲的意见赴浙江医科大学金华分校学习,与“医学”结下不解之缘。
1981年毕业后,谢恬被分配到了武义第一人民医院当医生。轮转到中医科时,谢恬遇到了对他影响很大的启蒙老师——老中医俞栩。“俞老中医医术很棒,很多病人流转各地医院都很难看好,他几副药下去就好了。”这让谢恬在感叹神奇的同时也对中医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谢恬便随着俞老在中医科学习。在俞老的帮助下,谢恬到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及上海华山医院进修。1984年,谢恬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孟澍江、周仲瑛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成为当时武义县第一个考上研究生的医生。硕士毕业后谢恬分配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所中药研究室工作,随后他又考上成都中医药大学凌一揆教授的中药学博士生,成为我国第二批3位中药学博士(第一批只有1位),获医学博士学位。
“当时毕业后被分到肿瘤科,这个科室是最不受欢迎的科室。那个年代肿瘤治疗没有好办法,治疗肿瘤药物疗效不佳且毒副作用大,肿瘤的死亡率很高。”谢恬告诉记者,肿瘤科的氛围让医生感到压抑,但与此同时一个念头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能否从中药当中发现有效的抗癌药物来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慢慢地,谢恬的精力聚焦在了研发抗癌新药上。
2007年,谢恬被时任杭州师范大学书记王梓祥及校长林正范三顾茅庐所感动,加盟杭州师范大学,成立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在继续进行医药科研工作的同时,肩上又多了一份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至今,谢恬已培养硕博研究生和博士后100多位,包括4位国家优青,桃李满天下。
从事中西医结合、新药研发、肿瘤学、脂质体纳米制剂、绿色化学等科教研及转化近40年,谢恬获授权中国、欧美发明专利47项,研发新药十多个,其中包括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类抗癌植物成分药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
研发中国老百姓吃得起的抗癌新药
“榄香烯脂质体系列抗癌天然药物在治疗晚期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脑癌等肿瘤时产生的效果与化疗药相当,但是没有化疗药的毒副作用,与化疗药联用还可以有效降低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增效减毒。”对很多人来说,谢恬并不陌生。人们记住他是因为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是国际上最早实现产业化的抗肿瘤脂质体纳米制剂,挽救了众多癌症患者的生命。
榄香烯脂质体是谢恬团队历经二十多年研发成功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癌新药,获得中国、美国及欧盟发明专利。循证医学评价证实,榄香烯脂质体(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对肺癌、肝癌、膀胱癌、骨转移癌、脑胶质瘤(脑转移癌)、乳腺癌、胰腺癌、胃癌、食道癌及肠癌等安全有效,获得了医生、患者的高度认可,榄香烯抗癌新药为中西医结合肿瘤学及中药现代化树立了榜样。值得一提的是,榄香烯脂质体一个疗程的费用比其他治疗癌症的进口药物价格低了许多。
通过辛勤努力,谢恬团队设计建成了全世界第一条脂质体靶向抗癌药物生产线并在大连德泽药业公司及华立金港药业公司产业化,抗肿瘤脂质体纳米制剂实现产业化比美国早3年,比欧盟早4年。2017年,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和榄香烯口服乳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在全国5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的100余万名患者中使用。仅2018年一年,榄香烯乳状注射液和榄香烯口服乳年产值销售额已达8亿余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年谢恬再次因“国奖”走进公众视野,是他另一个十年潜心研究的科研项目。谢恬团队发现,只要找到合适的酶学性质优异的酶,就有可能用酶法绿色生产技术解决制药领域高能耗、高污染等问题,从而实现传统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以治疗视力疲劳、干眼症和眼睛黄斑退化病的药物叶黄素为例,以往用化学方法从菊科植物中提取叶黄素,不仅品质不高,且会造成环境污染。谢恬团队采用酶反应结晶法,使叶黄素提取纯度从原来的80%提升到90%,生产废水却减少90%以上,有机溶剂使用减少70%以上,成本降低60%以上。
该成果转化应用后,惠及带动云南、宁夏、新疆等地发展万寿菊种植基地30多万亩,帮助彝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家庭10多万人年增收4.5亿元,树立了现代中药产业科技扶贫的浙江模式。
谢恬团队致力于研究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新药物、濒危珍稀中药铁皮石斛及霍山石斛等人工繁育与生态栽培、浙八味创新药物研发、绿色化学、制药工程等科教研工作40余年。“失败的次数是成功的好多倍。”但失败并没有打垮谢恬,“做新药研发、科技创新,失败是常态。科研是残酷的,不可能每一个项目都成功,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能成功,只有努力拼搏、有意志力、不断学习创新的人才会有机会。”
记者了解到,平日里,除了“拼”,谢恬还很“暖”。比如,他把历次获奖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奖励给了团队的老师和学生们;他还用获得的科技奖金在母校武义一中设立了“华宝若兰助学奖学金”,以他的父母名字命名。
探索中药现代化既守正又创新
聊起中医药文化时,谢恬拿出了一本厚厚的《医林翰墨》书籍向记者介绍起来,“这是我岳父——老中医魏治平和我及学生花了20多年的时间收集、撰写、整理出版而成,是一本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学术传承的书籍。”
据谢恬介绍,这本书汇集了20世纪前后(包括港、台)各地名老中医药专家三百余位的七百余幅字画,并分别介绍各位专家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包括学术见解、临床经验、诊疗特色、读书心得、养生保健、任职概况等内容,既是一本中医药医家书画丹青之册页,亦是一本中医药发展历史的传记。
谢恬向记者讲起了出版这本书的初衷。当时谢恬的岳父魏治平教授及爷爷魏长春名老中医有很多老中医的书信笔墨,想要传给他。他想,要是散在家里只能自己看,不仅发挥作用很小,也容易失传,如果编撰成书籍发行出来,能让更多人领略中医药文化与中医药临床学术的博大精深,将中医药文化与学术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
谢恬告诉记者,中国医药创新还有很多“卡脖子”的技术需要突破,而想要解决这一难题,“创新”这一关键词必不可少。与以往我国重视仿制药有所区别的是,当前,国家在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投入,这不仅令他感到欣喜,也是非常正确的生物医药发展战略。
“中国人吃的药瓶子里不能全部装外国制药厂生产的药,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也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上。”目前谢恬团队正在研究中西医结合解决恶性肿瘤耐药与复发转移的难题。“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国际上有很多治疗肿瘤新方法出现,但是存在一个难以攻克的问题——‘肿瘤耐药’”。谢恬告诉记者,肿瘤细胞很“聪明”,化疗药与分子靶向药单一靶点容易产生耐药,对此,谢恬团队创新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分子配伍”理论,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耐药与转移的优势,坚持“守正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谢恬团队近些年又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如:榄香烯乳状注射液配伍分子靶向药治疗耐药的肺癌;榄香烯口服乳配伍紫杉醇治疗耐药的乳腺癌;榄香烯乳状注射液配伍化疗药或靶向药治疗耐药的肝癌等。目前这些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正在进行基础与临床研究,有些病人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在谢恬负责的浙江省榄香烯类抗癌药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及浙江省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工程实验室里,记者发现每个办公室都放了几张折叠床。“这是我们的‘折叠床文化’。”
谢恬说,科学研究是非常辛苦的,做实验没有朝九晚五的规律作息,许多实验不能说到了晚上先回家,第二天再做,必须要做完实验才可以休息,否则会半途而废。在杭师大药学院,团队成员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晚上实验室都是灯火通明。新药研发可以造福老百姓,因此既要付出脑力,又要付出体力。“生命科学的研究是无止境的,没有辛勤付出就没有成功。”
来源:科技金融时报(记者 陈路漫)
今天榄香烯口服乳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榄香烯口服乳怎么样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生活小常识 可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