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苦荬菜 野苦荬菜的图片
在我国南北多地常见一种人们叫“苦碟子”的植物,其特点是分布广泛生长普遍,基生叶莲座状排列,有粗根,但在《中国植物志》中“苦碟子”不是正式中名,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呢,下面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一,关于“苦碟子”的名称
在1997年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菊科)中,“苦碟子”作为一个别名记载,它的正式中名叫抱茎小苦荬,划归菊科小苦荬属,学名为Ixeridium sonchifolium (Maxim.)Shih;别名还有抱茎苦荬菜、苦荬菜、秋苦荬菜、盘尔草、鸭子食等。而在1975年出版的《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中,把苦碟子的正式中名记载为抱茎苦荬菜,放置在菊科苦荬菜属,其学名记载为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这个学名在多个研究文献中还存在。
在最新出版的《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中,“苦碟子”的正式中名修订为尖裂假还阳参,划归为菊科假还阳参属,学名修订为Crepidiastrum sonchifolium(Maxim.)Pak et Kaw;把苦碟子、抱茎苦荬菜、抱茎小苦荬均作为别名处理,别名还包括尖裂黄瓜菜、精细小苦荬、野苦荬菜、猴尾草、鸭子食、盘尔草等等。因此可以看出,尽管“苦碟子”这种植物很常见,但“苦碟子”这个名称一直是一个别名,正式中名随着植物分类学的深入研究出现新的变化,其正式中名和学名应该以《中国植物志》中最新修订的为准。
二,关于“苦碟子”的形态
一是苦碟子为二年生草本植物,
一年生为营养生长期,植株全部为基生叶,经过冬季休眠,第二年春天进入生殖生长阶段,茎上部分枝;
二是基生叶莲座状排列,匙形至长椭圆形,基部逐渐变窄成宽翼柄,叶边不裂或大头羽状深裂,茎上部叶心状披针形,多数全缘,基部心形或圆耳状抱茎;
三是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或伞房圆锥花序,总苞圆柱形,舌状小花黄色,瘦果黑色,纺锤形,冠毛白色,3-5月开花结果。
“苦碟子”在我国南北多地都有分布,通常生长在林下、路旁、河滩、岩石上或庭院中。
三,“苦碟子”的用途
“苦碟子”在我们这里常见,人们通常作为杂草处理。但我也看到在一些地方民间作为野菜食用,蘸酱吃。
根据有关报道,苦碟子的干燥全草可药用,其味苦、辛,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排脓功效;主要含有黄酮、腺苷、萜类等多种有效成分。药用时请遵医嘱。该药材目前尚未列入国家药典,由于苦碟子的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民间常作野菜食用,近年来关于苦碟子的现代医学研究逐渐增多,但古代关于苦碟子药用的文献寥寥无几。
今天野苦荬菜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野苦荬菜的图片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生活小常识 可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