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讲座 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视频李德新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讲座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视频李德新的观点,这里爱上滋补养生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讲座答案。

第一章 绪论

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远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采食植物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尝试,发现某些草根树皮能引起吐泻或其他中毒现象,因而认识了某些植物的性能,逐渐积累了应用植物类药物治病的经验。同时,在狩猎的过程中,又逐渐积累了使用动物类药物治病的经验。古代的针灸疗法,也是在火的发明和使用精细石制工具的基础上,通过在体表加温或烧灼,或使用石针刺激,可以消除某些疾苦的实际经验,逐渐发展起来的。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3300年前的甲骨文中,已有关于疾病的记载,其中还有蛊、龋等字出现,可见当时人民对于疾病已有初步的认识。

认识开始于经验,但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在2200年前,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文化和医药认识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医疗经验的积累日趋丰富和当时文化发展的基础上,有必要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以便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内部的规律性。基于以上的条件和医学发展的需要,产生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总结性医学著作《内经》。《内经》应用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观点(如阴阳学说等),概括和总结了古代关于预防、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针灸等的知识和经验,初步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历史证明,《内经》中的很多医疗原则,经过历代医疗实践的检验,是行之有效的;后代的很多医学流派,在《内经》的基础.上,总结群众中新的医疗经验,不断丰富祖国医药学的内容,但是,由于受到历史条件的限制,《内经》中也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部分,因此必须批判地吸收。

在1800年前写成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专书,载药365种。书中记述药物功效,如水银治疥疮,麻黄治喘,常山治疟,黄连治痢,海藻治瘿瘤等,不但具有临床实效,而且有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

在1700年前,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总结了群众长期积累的治疗外感病、传染病和内科、妇科杂病的经验,建立了辨证论治的法则,为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华佗应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施行剖腹手术。可见早在1700年前,我国人民在外科学上就已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在1600年前写成的《脉经》和《甲乙经》,总结了我国人民长期积累的诊断疾病和针灸疗法的知识和经验。这两部著作,不仅奠定了中医诊断学和针灸学的基础,而且后来传入日本、朝鲜和阿拉伯等地,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公元7世纪初编成的《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病源症候学专书。书中对天花、麻风、肺结核、肠寄生虫病等的症状描述和病因的认识,都具有相当的真实性和一定的科学价值。

在公元7~8世纪,出现了广采民间医疗经验的医学著作,如《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中记载以猪羊肝治夜盲,谷白皮治脚气,苇茎汤治肺痈,独活寄生汤治风湿性关节痛等,都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公元7世纪编成的《新修本草》,总结了我国人民在7世纪前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载药844种,它是我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在公元7 ~9世纪中,由于海外交通发达,中外文化有了进一步交流。-方面我国医药著作不断流传国外,对亚洲各国和世界的医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另-方面,我国人民也不断吸收外来的医药知识,以丰富我国医学的内容。

公元12~ 13世纪,临床各科都有较大的进步。如陈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和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综合了前代和当时人民的妇产科和儿科知识,发展了妇科、儿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后世妇产科学和儿科学的发展也有较大的影响。

在公元12~ 14世纪间,由于传染病和劳倦内伤病比较多,劳动人民在向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新的经验。当时有一些医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的基础上,总结群众经验,发展了各具特长的医学流派,如寒凉派以刘河间为代表,攻下派以张子和为代表,脾胃论派以李东垣为代表,养阴派以朱丹溪为代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临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祖国医药学的内容。

公元16世纪中叶,我国已有人痘接种术的发明。人痘接种是天花免疫法的先驱,是我国医学史上的辉煌成果之一- ,它不仅对保护我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贡献,并且流传和影响到国外。

公元16世纪末,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是一部世界著名的药物学著作。李时珍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不仅广泛搜集资料,参考有关书籍达800多种,更重要的是他亲自到药物产地采集、观察,并深入群众,向农民、渔人、樵夫等学习,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因此对药物的描述比较详细真实。他对很多药物的功用,都通过了临床实验,然后作出结论,证实和发现了不少药物的疗效。他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对过去本草书中的一些错误记载和迷信观点,加以改正和批判。

《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人民16世纪以前的药物知识和经验,收载药物达1892种,并将药物作了细致的分类,它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文献,而且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和化学都有相当的贡献。

公元17~19世纪,由于急性传染病的流行,有些医家继续总结群众经验,又发展了温病学派。温病学派的代表著作,有《温疫论》、《温热论》、《疫疹-得》 .《温病条辨》和《温热经纬》等。在《温疫论》中,发展了对传染病原的认识,认为温疫乃是感受“戾气”(一种看不见的病原物质)所致,并指出传染途径是“邪自口鼻而入”。温病学派根据传染病的发展规律,发展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方法。现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脑炎、钩端螺旋体病、白喉等,有较好的疗效,就是继承和发扬温病学派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而取得的成绩。

以上历史事实表明,中国医药学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论知识,它是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检验的,因而是科学的。中外文化交流,是历史上早已有的事实,中国医药学也是在不断吸收外来的有用经验中,日益发展的。中国医药学确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它为我国人民的保健和世界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书是根据中医古籍中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编写而成的。其主要内容有:

绪论:根据中医学的发展概况,说明中医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阴阳:阴阳学说是古代的一种自然辩证法。在中医学中用以说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现象的属性,是中医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整体观念:中医学认为,人体脏腑经络各个部分之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病因与预防:致病因素有六因、疫疠、精神因素、劳倦与饮食、虫积、痰、创伤与虫兽伤、物理因素之分,致病各有特点。中医学很重视疾病的预防,应用中草药预防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诊法与辨证纲要:正确进行四诊,正确进行辨证,是实施正确治疗的依据。本章较详细地讨论了开展四诊的内容和方法。

脏腑证治:根据脏腑相合的原则,分别介绍了心与小肠、肝与胆、脾与胃、肺与大肠、肾与膀胱等脏腑的证候和辨证治疗。

治疗法则:中医学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转归的普遍规律,总结出了若干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治则和治法。

今天中医基础理论讲座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中医基础理论讲座视频李德新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

鱼胶花胶价格行情分享,本文链接:http://www.yujiaowang.com/zbys/460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