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吃 巧吃宴请相声
图|空谷寻芳 ©
物道君语:
今天也要好好吃饭呀。
最近看到美食作家扶霞的一句话:
“过去这些年来人们经历了‘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巧’的历史进程”。
深以为然。
在过去,人们真切地历经饥饿,吃糠咽菜只为活下去,只求“吃饱”。到后来,钱包鼓了些,抓到贵的补的都恨不得全吞下去,追求“吃好”。
而现在,因为胡吃海塞让身体负担变重,人们想要吃得健康、讲究和精致,于是从传统饮食文化里,寻回吃的极致——“吃巧”。
图|空谷寻芳 ©
吃巧,不仅是饮食讲究,也是生活的态度。一个人的三餐如同镜面,折射出一天的质量,是将就?抑或讲究?全凭你心。
不如吃巧,好好吃饭。
图|空谷寻芳 ©
中国人的吃巧,巧在药食同源,以食补身。
唐代孙思邈说:“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有药用,养病补身。
食养,是最健康的。因为在古人的饮食观里,人与世间万物相连,每一种食材都可以与人体部位对应。有经验的人,生活中得了小病,往往首先用食材进行调养。
在广东,但凡身体上火了有湿气了,会选择喝凉茶,或是喝老火汤。
图|秦帆摄影 ©
《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讲了广州的上班族,因为工作繁忙,晚睡熬夜,脸色发黄。爸妈发现后,断定孩子身体不好的原因是:没喝汤。于是给她买了电炖盅,煲汤调养身体。
广式老火汤,巧在同一种食材,会根据四季变化,年龄体质,而变化不同的汤方。同样一只鸡,广东妈妈会有几十种配方,配以苦瓜凤梨,则清热解毒。配以药膳红参,则滋补正气。会根据一家人的情况,认真地搭配好食材。
广东靓汤不说“煮”而是“煲”,因为煲汤,需要时间。现代人生活忙碌,中餐凑合,晚饭糊弄,耗时煲一盅汤是一件奢侈的事。
倘若你能认真细致对待每一餐饭,在繁忙生活里,已是难能可贵了。
因为,补益身心的不止汤水,还有一颗面对生活认真的心。
中国人的吃巧,巧在因时而食,养生养心。
千年以来,因时而食是中国人与自然相处的秘密。春生,则吃生发之物,如春笋;夏长,则吃生长之物,如西瓜。秋收,则吃成熟果核,如板栗;冬藏,则吃藏土里的食物,如萝卜。
天地寒来暑往,人体阴阳盛衰,饮食顺之则养生,反之则病生。所以《饮膳正要》 提到:
“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老北京人对吃最有讲究,梁实秋说:“好吃的东西都有个季节,逢时按令的享受一番,会因自然调节而不逾矩。”
北京的冬天不涮羊肉,是没有灵魂的。
一来羊肉可解馋,架上一口铜炉,等清汤翻滚,就夹一片薄嫩的羊肉,一涮即熟。再拿到芝麻酱里一蘸,爽滑肥美入口。再接着夹第二片羊肉,如法炮制,根本停不下来。
二来羊肉性温,养生滋补。但只有冬天气寒之时,才是羊肉最滋补的时刻。
因为此时一家人围炉,躲进宅舍里,管他屋外风吹雨雪大,眼中只有铜炉涮好的羊肉片,热气氤氲。当那一口羊肉下肚时,身子也暖了,心也暖了。
因时而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寒来暑往,我们从舌头对食物的触觉里,感知四季,养身养心,与身边的人、物变得更融洽。
中国人的吃巧,更巧在讲究的生活态度。
从药食同源,到因时而食,都是我们在与自然互动的过程中习得的饮食智慧,这些吃巧之法背后,恰恰是一颗讲究认真的心。
作家扶霞写下“中国人吃巧”那句话时,她刚好在扬州,她说:
“在华东文人菜里,从杭州西湖醋鱼,南京盐水鸭,苏州响油鳝糊到太湖莼菜汤,都比不上扬州一颗狮子头”。
无他,就是因为扬州人面对饮食那股讲究劲。
做一颗普通的狮子头,厨师不会做成肉酱,而是把肉手工剁成“鱼眼粒”,只为口味更紧密粘性多汁。
扬州狮子头虽四季都有,但里头馅料四季皆不同,早春是淡水河蚌,清明节后则加入竹笋、秋天包蟹粉、深冬则是风鸡。
精致而讲究,就像扬州对生活的态度。
汪曾祺说:“四方食事,人间烟火,饮食是最真切的生活。”
吃得讲究,活得精致。因为食物都是看在眼里,尝在口中,真真切切的。我们从食物的节令中,找到对季节敏感;从药食同源里,过得更健康。
更重要的是,从好好吃饭中,学到认真生活的能力,以及讲究的态度。
不如吃巧,好好吃饭,过一种不将就的生活。
图|清凉地儿-了琹 ©
文字为物道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今天巧吃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巧吃宴请相声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