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身太极掌 养生太极掌第一套
陈氏太极拳的一代宗师陈照奎曾讲“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手足每动都有用。手形既不能像五指钢叉,也不能像杜近芳的兰花手。根据不同的用法,釆用不同的掌形。”传统陈氏太极拳的掌法是陈氏太极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理精法密,动作更细致,更精妙,其变化多端奥妙无穷,往往是一个式子,包含了多种掌法变化和击法,即所谓“一式多招”。同时一种掌法也可以演变为多种招式。即“一招多式”。这种掌法和招式之间的变化和转换将给对手带来变化莫测不知所措的感觉。我则乘机以制敌。
例如小擒打一式的打法。掩手肱捶以后,敌右脚在前用右手防我之拳。我乘势右转将右手逆缠敌之右手腕向我之右上方抓引,左手攻敌之肋部或腹部。敌无法只好撤右腿,柔化右手并用左手按我左手的攻击,以摆脱被动。我却顺势上移重心,左手随重心前移时用下穿掌击敌之咽喉和面部,右手并乘势右引左进随重心前移顺缠拿敌之右手腕并与左手逆缠合拿敌之右手,同时右脚上步蹬踏(或上步插裆或上步套住敌之左腿)敌之左小腿脆弱之处,形成上下合击制敌,如敌身腰左转,走右肩靠,柔化我的手拿脚蹬,我则左肘掤化敌之肩靠并顺敌之劲用左顺右逆继续拿敌手腕,同时用身腰右转之腰劲,下用右膝里合之劲,形成」下的剪切力,和上身加速向右旋转之离心力,用左手之肘加大离心力之作用,将敌摔倒。此时敌必须撤左脚同时双手柔化,并以左手接我之右手开以右手防我之左手,才能保全自己不被摔倒。这时我乘势上步插敌之裆部或套敌之右腿,同时右手上挒,左手下切敌之肋部或下腹。敌只好以右手掤按我之下切掌。我则顺势左移重心,右手加大向右外之挒劲,左手从敌内侧向上挑掌,由下至上力量集中于手指或掌之外侧击敌。这时敌只好从内向外掤我之左手,我却借敌之掤劲,将敌引至我身前,并以右手合住对方之右手。同时身腰略右转,扣右膝,两手左顺右逆向下捋按将敌向右下后方摔出。又如敌柔化右手以防摔倒,我则将左肘掤压对方右臂,右手掤开对方之左手并用双掌逆缠变顺缠走下弧由下向上向对方之胸部推按,双腿还可以用搓步进一步靠近敌人,将对方击倒在地。可见,小擒打一式中就包含了13种掌形掌法的变换,其中包含了掤、捋、釆、挒、按、塌、切、穿、推等多种劲路和踢打摔拿多种打法,在多方向上,一环套一环,变化莫测,奥妙无穷。这哪里是研讨掌法,而简直是在享受掌法的艺术。
武术界各种拳种、拳法,历来十分重视掌法。有的还可形成以掌为主的拳种,如游身八卦掌等。这是因为手掌,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它都是我们的前沿阵地和第一道防线,这就是俗称“手是两扇门”的道理。从健身的角度而言,手掌包含着多种十分重要的经络和穴位井与全身相连。手的运动牵连着人体的各种内脏,如俗话所讲,“十指连心”。手上的劳宫穴更是气血运行的重要穴位。
人的手掌是千百万年人类劳动进化的结果,也是人类和大自然接触,认识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重要工具。所以对于掌法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和掉以轻心。认真掌握掌法内涵及其内气和它的外形运行路线、力点及其变化,对于全面掌握陈氏太极拳的传统老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掌法类型及要领
马虹老师指出:“掌有顺缠与逆缠的变化,顺缠时,小指领大指合,突出小鱼际,逆缠吋则相反。捋式则掌心瓦垄,前手顺缠则中指、食指、无名指可以扬指后翻。按式则可以扬指突出掌根。拿式则五指向掌心虚虚合住等等。但上述变化都要注意气贯到中指肚,或运劲松到小指指肚。”
在掌握好陈氏太极拳的基本掌形--瓦垄掌要领“大拇指与小指梢节相合,劳官穴内含,其余三指微微伸展,虎门圆,劲力达中指肚”的前提下,我们按用法将掌法分类如下:
1.穿掌
分为单手穿掌和双手穿掌两种,单手穿掌又分为左、右穿掌两种,手顺缠或逆缠,手臂由屈而伸,手翻转时小臂要划一立圆,穿掌动作要快速有力,沉肩坠肘含胸塌腰并以腰带动,力透指尖。如六封四闭接单鞭之第①动,懒扎衣①动,双手向左上顺缠穿掌,闪通臂第⑤动,玉女穿梭第③动,单鞭第⑤动左手单穿掌,运手之左右单穿掌二路中白蛇吐信等。
2.撩掌
分为单手撩和双手撩。一般均釆取逆缠变顺缠前撩和上撩。撩时,手臂略弯,坠肘,沉肩,肌肉要放松并以肩关节为轴,撩掌上步落地要同时完成,动作要迅速有力,内力透指尖腕背。如金刚捣碓,左手逆变顺缠上步单撩,或双手由逆变顺缠上步双撩,又如中盘第①动退步跨虎①动等。
3.推掌
可以分为单推掌,双推掌。蓄劲时,吸气,收腹,提肛,发劲时呼气。推掌时,劲起脚跟,由腿而腰,松胯,塌腰,含胸,圆裆,沉肩坠肘,臂不要过直,全神贯注,气达四梢,内力直达于掌根,动作圆活有力且具有弹性。
此掌法在拳中用得较多,如六封四闭、斜行、小擒打、抱头推山、玉女穿梭、双推掌、二路中的连环炮等。
4.塌掌塌掌,是传统老架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掌法,充分体现了陈氏太极拳中下塌外碾的特征。它也是顺逆缠丝互相转换的中间环节。发放此劲时,一定要全身放松,重心沉于脚底,胯下沉,用胸腰折叠,以意领气,以气摧力,将丹田之气,达于掌根和掌外侧,爆发寸劲,或穿透于对方身体,或摧动对方之根部。实际运用中多与推掌配合,具有无比强大的摧毁力量。
此掌法在拳中应用很多,典型的有懒扎衣第⑥动、单鞭第⑥动、斜行、云手、前蹬、双推掌、六封四闭等。
5.按掌
按掌是在含胸、塌腰、松胯的前提下,沉肩(松肩)坠肘,捋内气与力量贯于手掌,掌心向下沉按,臂微弯,上下要协调一致,就像将水上的球按入水中或水底。典型的应用如左右金鸡独立式。
6.劈掌
运用此掌时,一定要含胸,塌腰,松胯,沉肩,坠肘,结合腰胯的旋转和胸部的开合,将内劲运于手掌外侧。同时要精神贯注,气势蓬勃,手急眼快,动作协调,手不可过直,手掌保持掤劲,臂掌要上下相随,手到脚到。跳起或转身劈掌时,转身动作不要停留,要快速有力,干净利落,不要拖泥带水。
直劈掌,手掌竖直,如闪通臂第⑥动,斜劈掌、白鹤亮翅至斜行第①动。第二斜行第②动为向外斜劈掌。双劈掌如二路中翻花舞袖等。
7.托掌
分为单托掌和双托掌。出掌时,手走螺旋,可顺,可逆,掌心向上,同时要沉肩(松肩),坠肘,含胸,塌腰,松胯,不可僵硬,紧张,内劲送至掌根,大鱼际劲力向上时须沉胯,形成对拉劲以符合太极阴阳哲理。发劲时要蓄而后发,劲应整、脆,具有惊弹感。如初收最后一动为双托掌,第三金刚捣碓第①动单托掌,典型的如左右金鸡独立螺旋托掌、双震脚时双托掌等。
8.拍掌
可分为前拍、侧拍等。拍掌时手心向下,腕直,内力送至掌心,手的缠丝可顺,可逆。击拍时,一般釆取低势蓄劲,放松、踢脚时用手心拍击脚背,要快速有力,拍后即松开。如拳中左右擦脚(侧拍)及二起脚(前拍),均釆用拍掌。
9.切掌
运用此掌时,应将劲运于掌根外侧,且劲走螺旋可顺可逆,特别要注意肩的松、沉,以免妨碍劲力的顺达,其手心可朝上,也可朝下。拳中应用:如走大捋时,左手先由逆缠向前掤出,然后变顺缠使劲力达于掌根的外侧向下切出。小擒打第⑧动和转身单摆莲第⑧动,转身上步,同时,劲力达于左手外侧,略逆缠向下切砍,云手中第②动左手为切掌等。
10.插掌
臂(单或双)由屈而伸,松肩,沉胯,结合胸的开合,手成直掌快速向前或向下插,劲力直达手指。可跳起或震脚以加大向下插的力量。如中盘跳起开胸,两手指尖合住向前下插,又如闪通臂第⑥动之右手上掤左手下插等。
11.采掌
手走螺旋,掌心向下,并与身法配合,将劲力贯于掌心,以控制对方的梢节。如倒卷肱第④动、懒扎衣第②动、闪通臂第⑥动、野马分鬃第④动等。
12.挒掌
手走螺旋,掌心向外,或向前侧开展,并与身法配合,将劲力置于掌心。如第三金刚捣碓第①动、懒扎衣第②动、野马分鬃第④动等。此掌法多与捋掌配合,可收到很好效果。
13.挑掌
以手指领劲,向前上呈立掌走立圆上挑,这时要求配合身法,保持上身正直,沉肩,坠肘,松胯,塌腰,以腰劲带动。如小擒打第④动。
14.掤掌
1)、合臂掤掌
两臂交叉于胸前撑圆,沉肩坠肘,两掌外翻,配合身法,保持八面支撑,可以护身,还可配合手法、肘法和步法,以腰为动力配合旋腰转脊,既包含了擒拿又包含了摔法,威力无比。如懒扎衣第⑤动、前蹬第①动、小擒打第②动、旋风脚第④动、转身摆莲第②动、二路中倒骑麟等。
2)、单臂掤掌
手走螺旋,单手或双手在身法的配合下,松胯,塌腰,松肩,掤肘,以腰带动,以内气贯于掌根,或外侧,或掌心,向外或向两侧掤出,内含拿法、摔法等,在应用此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劲力的弹性。如中盘第③动、第2个大六封四闭第②动、三换掌第①②动等。
15.搓掌
在身法的带动下,将内气贯于双掌,双掌由逆至顺缠掌心相错,指尖朝前上相距一小臂,向前向上合击,力点在掌心。当双臂向前上合击时,应沉胯,撑命门,以保持前发后塌之势。如闪通臂中第①动、退步跨虎中最后一动等。
16.绞掌
双腕交叉沾连一体,双掌由双逆变双顺,再变双逆,由外向内再由内向外绞出。这时应松胯,塌腰,含胸,沉肩坠肘,配合胸腰折叠并以丹田带动。如转身左蹬脚最后一动、退步跨虎第①动、转身绞掌等。
17.抓拿掌(虎爪掌)
第一和第一、二关节弯曲五指张开,指关节弯曲均向里扣合虎爪形,内柔外刚,而具弹性,五指内劲均向里合,具有抓筋拿脉功能。如退步压肘最后一动③、中盘第②动走下掤捋之掌法、掩手肱捶定式之左手等。
18.抹掌
分为双抹和单抹掌,也可分为平抹和立抹,运作时要松胯,塌腰,顶劲上领,立身中正,双手或单手抹完全由腰带动,内气和劲力达于掌心或指尖。其他拳种的抹掌手以均向下走平面弧线抹,唯陈氏太极拳抹掌略走螺旋进行抹搬,如中盘接白鹤亮翅动①、摆莲跌叉动①以及二路中抹眉红等。
19.抱掌
两掌如抱球状,掌心相对,两臂自然弯曲,沉肩坠肘,肩胯肘膝合好,由腰带动两臂旋转,双手可顺可逆进行抓拿,上托,下按或旋转,双腿借地面力量,松胯,塌腰,动作应连贯协调、圆活有力。此掌多用于摔法、拿法。如十字手第①动、小擒打①动、闪通背⑥动、双震脚第②动等。
20.分掌
双掌同时逆缠上扬或下按,掌心向左右分开,双臂掤圆,指尖对称,动作时要注意松胯,塌腰,立身中正,双腿像地面力量传送到掌根或指尖,并充分体现螺旋缠丝劲。如初收动①、右蹬脚动①、退步跨虎等。
21.合掌
两掌合于胸前,双腕交叉,指尖向上,目视两手,并沉肩坠肘,含胸塌腰,顶劲领起裆劲下沉,气沉丹田,命门后撑,全神贯注,内力达两掌外侧或掌根呈童子拜观音状。如背折靠动①、右蹬脚动①十字手、懒扎衣等。
22.刁拿掌
手腕屈,五指向腕部虚虚勾合,虎口圆,内气贯于手指,力透指肚。它是拿式的主要掌形掌法。有直刁拿和横刁拿掌两种。直刁拿时手心向上,横则相反。拳中应用很多,如懒扎衣动⑥、六封四闭动④⑤、单鞭动①②③④、掩手肱锤动①、十字手动①、退步压肘动③、中盘动⑥、二路跃步斜行、井缆直人等。
23.扑面掌
内气和劲力达于手指,扑面快速有力,刚柔相济。实战中往往是两手配合,如以右手上挑并缠压敌右臂,以左手猛扑其面,也可单手引扑。如斜行①动之猫洗脸、右擦脚之①动右引左扑、闪通臂中动④左臂逆缠上翻向敌面部进击等。
二、复合型掌法
1.双手捋分为上掤捋(走上弧)和下釆捋(走下弧),双手或左顺右逆,向右上方或右下方,或左逆右顺向左上方或左下方捋。双手须将对方的劲接住,合好,并沉肩,坠肘,松胯,塌腰,含胸,以腰为主宰,内气贯于双手,走弧线顺对方之劲将其送出,顺应“引进落空合即出”之拳法。双手掌形的变化可根据对方的变化而变化,可顺可逆,可左右、前后、上下方向进行,灵活多变。如走大捋时,一掌可用抓拿掌形另一掌可用切掌。也可一手握其腕一手握其臂外侧,顺其劲走退步捋使其前倾跌倒。在老架中这些都是常见的应用最多的一种复合掌法,几乎贯串于整个拳架之中。如金刚捣碓的第②动下釆捋和云手之第①动走上掤捋、第二金刚捣碓第②动、前招后招第①动、第二斜行①动等。2.抓(筋)拿(脉)手陈氏老架的抓拿并不是拽住对方而是在听劲的基础上,以腰为主宰,劲走螺旋,以轻灵的方式拿住对方的筋脉和关节使之不能运化,而不是完全以力取胜。这种手法,如金刚捣碓之第④动、中盘的第①动及第②动中用虎爪掌拿住走大捋、退步压肘第③动压肘拿、十字手第①动、背折靠第①前蹬第①动转身锁腕靠肘拿,等等。3.双手采双手或左顺右逆或左逆右顺缠法,合住对方之劲路,沉胯塌腰,身法中正,重心后移,以腰部发劲,用全身整体的松沉劲向厂,短促发力,使对方失去重心和控制力。如金刚捣碓第①动、第二斜行中第①动、初收最后一动等。4.双手采挒组合这是一种常见的十分重要的击法,一般为双手逆缠,一手下采一手外挒,双手在含胸、塌腰、松胯、圆裆之下,以腰为主宰,结合丹田内转将内劲送至双掌。如第三金刚捣碓①动、白鹤亮翅动⑤倒卷肱、野马分鬃等。5.摔打组合摔打是要借对方的力量,双手配合,或上下配合协调,利用自己身腰的转动形成剪切力或离心力,使对方失去重心而倒地。其手法的要点是要用丹田之气达于双手,借对方劲时,要探知对方虚实,然后双手合住,使之不能变化,同时,要裆劲下沉,顶劲领起加速转体,发劲要短,力点要确,井形成周身一家,一气呵成。如闪通臂第⑥动、金刚捣碓第⑤动、金刚捣碓第④动、第三金刚捣碓第②动、旋风脚及转身单摆莲、第二斜行第①动、前招后招第②动第③动、斜行第①动等等。利用离心力的摔法有前踵第①动、小擒打第②动等。6.螺旋掤掌双手或左顺右逆或左逆右顺,守住自己中定,用内气敷住对方形成组合掌祛,根据对方的情况,既可掤而发之又可锁而拿之,内含多种变化,如金刚捣碓之动①、第二大六封四闭之动①、中盘,野马分鬃动⑥、指裆锤动①三换掌等。
三、各式中掌型掌法及劲力变化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运动的,而运动的物质(包括人体)都是变化的。这就是规律。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的掌法遵循了这一规律。在身体各部分外形、力点和内气、意念不断地变化中行功走架、化打结合、取胜对手、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1)、用不同的掌法以组成各式中不同劲路的变化,这是陈氏太极拳传统老架在掌法上的特点之一,例如: (1)、运手在一圈中单手掌形的变化为穿、塌、掤、挒、塌、切,而另一掌形的配合为挒、塌、切、穿、塌、掤。 (2)、闪通臂动⑤⑥掌形为穿、塌、托、抱、劈、釆。 (3)、小擒打 掤-穿-上步抓拿-转体合臂掤掌-釆挒组合一切-塌-挑掌-捋- 按-捋-塌-双推掌。 (4)、退步跨虎 掤-按-合臂掤掌-按-挒-穿掌-按-挒-转身绞-分掌-按-掤-按-搓掌。
2)、用同一掌法可以变换不同的招式,这也是传统陈氏太极拳掌法应用另一特点。例如合臂掤掌可以变为懒扎衣、白鹤亮翅、旋风脚、转身摆莲、倒骑鳞,也可以演变为退步跨虎、右左擦脚等。
采挒组合可以演化为懒扎衣、白鹤亮翅、白蛇吐信、金刚捣碓、摆莲脚、小擒打、风扫梅花等。
四、运用要点
1.根梢(节)相应,上下相随掌法不是孤立的手的运动,而是要与身法、步法、眼法的动作协调,密切配合去完成它的攻防含义。特别要注意的是根节与梢节的呼应,配合、协调。所谓常山之蛇,击首尾相应,击尾首相应,击中则首尾相应也。
再者,手是上肢,要与步法身法相随才能连贯圆活,结合掌法的变化才会不丟不顶,圆转自如。如若手到身不到,身到手不到,身到气不到,气到手不到,则始终不能上下相随,连贯圆活,俗话说:“手到身不到,击敌不得妙,乎到身又到,击敌如摧草。”
2.劲整
掌法中力景的传送须按照经典拳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于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要求,从根节到梢节,节节贯串。由脚蹬地(作用力)到手掌发劲(反作用力)形成一个整体劲。这之中包括:脚蹬地,腰脊旋转、掤胀;手臂、胸部(开胸合胸)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这三种力量协调一致形成合力,送达于掌。正如陈长兴公所言:“上、中、下一气把定,身手足规矩绳束。”
3.劲脆它是由意念、内气与力量结合的整体体现。陈长兴用武要言云 :“锤自心出,拳随意发,心气一发,四肢皆动,足起有地,动转有位。”又云:“手从心内发。”
古人云:“心如火药手如弹,灵机一动鸟难逃,身似弓弦手似箭。弦响鸟落显神奇。”所以,掌法的应用非同小可,除身法步法眼神配合廾节节贯串外,必须全神贯注、意领形随,内外一致,内导外随,全身松活,将丹田鼓茵的内气达于梢节,真正做到,意之所至,气即随之,气之所至,力(整体劲)即达之,掌所发出的力量就会像火药一样瞬间爆发,威力无比。即我们常说的惊炸劲和松活弹抖劲。
4.螺旋缠绕,阴阳相济
陈氏太极拳的掌法须符合阴阳哲理。这是和其他拳种的掌法最大的区别之处,也是为什么我们叫太极拳掌法的原因。所以无论是动作的外形或内气的运行,均要符合阴阳对立,阴阳平衡,阴阳对称,阴阳互孕,阴阳互根,阴阳互包,阴阳消长,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即阴阳相济的原则。做到动之则分成人极,静之则合归无极.如向右推掌必须左腿施力,重心右移,沉左胯,命门左撑,即所谓前发后塌,而且在将内气送至梢节的同时也要气沉丹田。此外,每个式子必须分清施力点、支撑点、力点和重心所在。在运行的过程中要螺旋缠绕刚柔相济,柔走劲刚落点,蓄发相依,蓄发相间,一张一弛,快慢相问。用阴阳哲理,阴阳相济把外形、意念、内气、力量完整地统一起来,形成上下、前后,左右、立体的缠丝和掤劲,八面支撑。更重要的是在动作的虚实转换,掌法招式的变化中去体现阴阳哲理,实现阴阳相济,陈氏太极拳的掌祛才能达到精妙绝伦的境界。
以上四点归结为一句话:用阴阳哲理指导,形成周身一家,在节节贯串,螺旋繚绕中将意、气、力合一达之于掌,以完成其攻防的内含。这就是陈氏太极拳各种掌法运用的共性和遵循的原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