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术是真的吗 催眠术是真的吗?
作者|刘壹昭 编辑|孙杨
\"把你的眼睛往上看,就好像看着你的眉毛,然后闭上眼睛。每一次眨眼,都把你带到很深,很深的催眠中去。\"氛围安静、温馨的咨询室里,兼职心理咨询师屈济晗正在对一名在维持亲密关系方面有困扰的年轻男孩进行一对一催眠,用平和的语调重复同一句话数遍后,她感觉对方的四肢逐渐放松,身体的迹象表明,对方进入了催眠状态。
接下来,屈济晗让对方开始回溯脑海中浮现出的场景,并通过提问持续引导对方说出自己的感受。她发现,对方在讲到其中一个场景时,出现了皱眉,抚弄手指等身体反应。\"这很可能正是'患处'。\"屈济晗想。她继续让男孩放松,想象哪些画面在他脑海中自然浮动出来。再进到深一层的画面里,男孩告诉她,脑海中的画面变成了儿时因家庭矛盾,受到伤害的自己。
在屈济晗的催眠疗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和解\"。\"现在,你试着拥抱那个童年时的自己,并向他告别。\"在疗程结束时,她对男孩进行了积极的暗示。\"当你睁开眼睛,你是一个全新的,充满力量的你了。\"催眠结束后,来访者还将得到一段10-15分钟的订制催眠音频,为了巩固疗效,需要持续听21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统计:全球目前有2-4亿人口正在为抑郁症苦恼;大约20%到2%的女性会终生抑郁。据全国调查显示,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心理障碍者占总人口的10%左右,而城市25%的人存在显性或隐性心理问题。其中,有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的人多达100多万。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有情绪问题和疾病的人懂得向心理医生求助。作为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方式,催眠术也在变得流行。纷繁复杂的烦恼之下,人们尝试通过古老的\"催眠\"疗法破译自己的内心,达到身与心的和解。
现代催眠治疗师:\"催眠\"并非怪力乱神
当你进入这件咨询室,你知道没有秘密会泄露出去。下午三点,咨询室暖暖的阳光,色彩柔和的布置,让一些人发现,\"放松\"不再是自己的奢想。催眠师的语言只是工具,真正的钥匙在于你自己。催眠开始,当你闭上眼睛,一扇门关上了,但另一扇门开启了。
与影视作品中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催眠师\"相比,坐在咨询室窗边的唐婧皮肤白皙,圆脸,还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更像是儿童节目中亲和的邻家姐姐。但在大众媒体或影视文学作品的描述里,\"催眠\"似乎无所不能。有朋友会好奇,唐婧是否能使用怀表让他立刻睡着,或令他们交出自己的秘密。她哭笑不得。\"这都是对催眠的片面解读。\"唐婧说。
从英国心理学专业学成归来的唐婧,目前经营着一间心理咨询室。内容包括普通的心理咨询、催眠疗法以及为癌症患者提供心理帮助等。
按照近代催眠之父\"米尔顿·艾瑞克森的界定,所谓\"催眠\",即是介于睡眠与清醒之间的一种深度放松和高度专注的状态。在催眠状态中,个体的受暗示性提高,可更有效的吸取对自己有意义的暗示。
自从开设了催眠疗法项目后,唐婧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新认识并接受\"催眠\",并以这种心理治疗方式,与内心的自己对话。
但心理咨询中的催眠治疗,是指在专业催眠治疗师的引导下,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且状态稳定。在这个时候给予受术者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就会稳定的延续到醒来后的生活之中。\"唐婧告诉记者。
唐婧第一次尝试使用催眠疗法对癌症患者做心理治疗,是对她的好友兼同事,李美。2014年,从外企辞职后的某一天,唐婧收到了李美的微信。\"我有一件事想要跟你说。\"来访中,李美告诉唐婧,她被查出罹患胰腺癌晚期。医生预计,她只能再活半年。
胰腺癌有\"癌中之王\"之称,主要在于其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预后普遍较差。李美显得消瘦了许多,她哭着告诉唐婧,查出癌症的那天晚上,她就一夜没睡着。第一天还能系上的裤子,第二天就要松一个扣子,到第三天已经完全系不上了。而这只是病情确诊后的第三天。
唐婧深知心理干预此时对于李美的重要性。但当时因缺乏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经验,许多心理咨询师表示爱莫能助。
事实上,催眠疗法作为癌症患者心理干预方法的一种,已在西方开始数年。俄亥俄州立大学丽莎.M. 桑顿教授等人在医学期刊《大脑行为与免疫》联合发表的论文提出,最早是在乳腺癌患者的手术中,通过催眠对其进行麻醉。而后人们对心身关系不断认识,发现社会心理因素、缺乏社会支持、长期生活压力和抑郁情绪在癌症的形成和转移中都有着重要作用。
李美建议唐婧亲自为自己试试催眠疗法,消极的她认为,结果也不可能\"更坏了\"。 自此,唐婧开始每周为她做心理咨询与催眠治疗。在治疗中,唐婧通过语言对李美进行催眠引导,使李美进入催眠状态。通过强调舒适,放松等语言,暗示李美,她发生了内在体验的改变,以此缓解她在患病后期感受到的疼痛。
在唐婧的治疗下,李美的生命比原先医生估计的生存期多出了半年。十一个月后,李美平静的离开了人世。
与外界想象得不一样的是,催眠往往不会让人进入失去意识的状态,来访者可以在治疗的任何一个环节睁眼清醒。更重要的是,所有的人都是在\"自我催眠\",催眠师只是媒介,催眠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访者被催眠的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精神病专家戴维·斯皮格尔的研究表明,只有10%~15%的成人极易接受催眠,20%的成人对催眠有阻抗,其余的介于两者之间。唐婧发现,女性对催眠的接受程度,相较而言高于男性。同时,专注力高,想象力丰富,对催眠师有信赖感的人更容易被催眠。
但催眠是个相互作用的过程。被催眠的人,也许也会成为催眠者。由于曾经受抑郁焦虑情绪等困扰,从事传媒相关工作的屈济晗接触到了英国催眠心理治疗师Marisa Peer创造的逆转催眠疗愈法(以下简称RTT)。在接受到一次催眠体验后,她感觉自己的状态不断提升,便开始了系统性的学习,终于获得了RTT催眠治疗师资格证书,开始在业余时间,兼职为他人进行催眠治疗。
\"潜意识里边有着我们自己都不了解无限潜能,它甚至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身体的自我疗愈。\"屈济晗说。而RTT运作的原理,同样是通过调动人的潜意识,让人感知到问题形成的原因,从而释放长期压抑的情绪。通过自己和他人的治疗经历,屈济晗开始看到了人内心顽强生长的力量。
把丧失的生活控制感找回来
文章开头那位求助屈济晗男孩,想通过催眠疗法达到改善亲密关系的目的。屈济晗发现,来接受治疗的人们,也多抱着改善与原生家庭关系,或情绪问题的目的。她的客户多以30岁到50岁的中青年为主,其中不乏有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有人外表看起来精明强干,但内心情绪已经严重过载了。\"屈济晗说,有一次,客人告诉她,自己会在半夜三点坐起来无故哭泣。\"他说已经想死五年了,只是没有下决心。\"
唐婧认为,很多时候,人们失去\"求生欲\"的源头,是败在丧失对生活\"控制感\"。\"比如很多癌症患者在刚刚获知疾病诊断的时候,面对的是一种\"控制感\"的丧失,所有的日常生活安排都被打乱了。\"唐婧最近接收到的咨询者,是32岁的脑部胶质瘤患者李佳。李佳相貌英俊,谈吐优雅,是典型的的都市精英形象,然而实际上,他脑内的胶质瘤形状已经很大,且周围出现了明显脑水肿。
无论是通过手术选择保留脑部功能,还是保留生命,对于李佳都是两难选择。如果保留脑功能,切除部分胶质瘤,李佳将面临胶质瘤再度生长,进行多次开颅手术,生命周期不会很长。但若将胶质瘤全部切除,意味着他可能脑部功能不再健全。
催眠治疗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帮助患者做到\"控制感的恢复\",增强求生意志。唐婧使用催眠,引导李佳在脑海中与自己患病的器官对话。在李佳的想象里,胶质瘤是一个灰白色,外面包裹着白色神经纤维的东西。\"你试着问问他,你为什么会得这个疾病呢?\"
\"因为长期熬夜,过度工作,没有照顾好身体。\"听到李佳的回应,唐婧继续引导。\"现在,你问问它,它是否愿意变小?\"
\"不愿意。\"李佳的表情皱了一下。唐婧继续跟进。\"那你问问他,怎样才愿意变小?\"\"按时作息,好好照顾自己。\"李佳替脑海中的胶质瘤回答道。
通过引导李佳直面自己病情,唐婧开始与李佳探讨病后的方案,如可能的治疗办法,治疗的时间与花费,及预后的状况。唐婧想起,李美也是在最后半年的\"生命安全期\"里开始规划生活。前两个月她专心治疗,再跟据治疗的结果,告诉了家里的老人和孩子真实病情,治疗计划,以及对结果的打算。因为一切安排有序,李佳的最后半年,走得从容而安详。
而在疾病的治疗阶段,通过催眠帮助患者控制疼痛,以及克服对治疗过程的恐惧则成为重点。除了要忍受放疗,化疗造成的躯体疼痛,很多患者需要服用阿片类强止痛药物,也会带来晕眩、呕吐等副作用。唐婧让患者们在进入催眠状态后,想象面前有一个按钮,可以通过调节这个按钮,控制对疼痛的感受。\"想象这是一个收音机般的按钮,如果感觉痛苦,我们就把他调小一点。\"
也有患者会面对打针、仪器,甚至医生感到害怕。对此,唐婧会让对方在想象那个令自己害怕的治疗环境时,通过催眠引导对方放松。长此以往,因焦虑带来的恐惧就消除了。
无论是克服疾病带来的恐惧,还是处理现代生活造成的压力,催眠让人们直面的,都是自己的内心。催眠治疗师们也通过来访者,看到了人们生长于内心的顽强力量。接受现实后,李佳列出了一份\"遗愿清单\",包含了骑马、驾驶帆船等他从不敢尝试的运动项目。\"一定要为自己好好活下去。\"李佳告诉唐婧。
催眠行业资质标准不一,业内仍缺乏整合
\"如果相信了这些'戴面纱的女士'(催眠师),个人的灵魂会当真消失,我们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甜美和纯净的东西都会堕落。\"在美国心理分析小说开创者,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福谷传奇》中,他将催眠术描述为一种控制他人意识和精神的\"现代巫术\"。\"因为催眠师会'侵入'受术者的内心。\"
作为平抑创伤、消除不确定感带来的焦虑的手段之一,催眠几乎有着与人类的宗教、文化一起发展和传承的渊源历史。
公开资料显示,催眠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三百年,麦斯麦被认为是催眠术的鼻祖。他认为,在天体与地球和身体三者之间存在一种可以感受到的力量,它以流体形式存在,可以在任何物体之间传递磁力,磁力产生的效应能被天人体的神经系统直接感受到,因此可以治疗神经系统的疾病。该方法又被称为\"麦斯麦术\",但因带有强烈的巫术色彩,并未获得科学界认可。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对于催眠的讨论,一直存在于科学与伪科学之间的灰色地带。现代催眠术的实验研究阶段起始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知道1930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Hull(1884-1952)出版了《催眠术与暗示》一书,该书的发表,标志着美国成了科学催眠术的研究中心。随后,催眠术开始应用于对心理问题的诊断与原始资料的收集。
而在内地,心理咨询行业起步较晚。最早的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始于20世纪90年代。2001年,劳动部颁布《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被正式列入《国家职业大典》,标志着社会模式走向职业化。而国内对于催眠资质的认可标准,仅有由国家劳动部颁发的国家催眠保健咨询顾问(CETTIC)职业培训证书。
但随着2017年9月12日,人社部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认证,CETTIC的认证也一并取消。因此,目前尚无催眠行业的全国统一认证体系。据唐婧介绍,虽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在国际催眠行业内,NGH 催眠师证书、ASCH 美国临床催眠协会证书、AHA 美国催眠学会三大证书作为主流资格认定证书,较为受到认可。
其中,NGH 是一个民间组织,自行组织培训。而ASCH 是一个学术组织,主要由心理学家和医生组成。AHA的证书,AHA下属于HMI美国催眠学院,它是联邦政府认可的学院。
在国内,催眠行业仍存在缺乏整合的现象,各类营销式的催眠培训机构各自为王。在百度上以\"催眠\"为关键词进行搜索,首页中即有7条关于催眠培训班的信息,以及自封\"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称号的催眠师。\"有一些催眠培训机构还会自行创立证书,自行'加冕'。\"唐婧透露。
催眠行业迅速发展的背后,是人们心理健康需求的日益重视。据中国卫生部的资料,中国各种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 1600 万,占总人口的 1.23%。而根据预测,进入21世纪后我国各类心理卫生问题将更加突出,2020年心理疾病负担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
因为很多来访者特殊的健康状况,有时唐婧发现,她的来访者们会突然消失或断联。几个月后,她才会在从他们的由亲属代发的微信朋友圈,或亲属本人口中知道对方已去世的消息。
最开始知道这样的消息,唐婧会感到很受打击。但患者们逐渐豁达的生死观,反而对她的工作产生了鼓舞。
有一位癌症晚期的老人,在心理咨询时主动跟唐婧提出了他的心愿。他说起他辜负了他的前妻,因她在30多岁时仍迟迟未能怀孕,这位老人远走他乡,抛弃了她,并重新娶妻生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这位老人希望,能再次面对他的妻子。问她是否未嫁,这些年过得如何。对于患者内心未竞的心愿,唐婧会在催眠状态下\"完型\"。在老人进入催眠状态后,她让老人与自己\"内心的前妻\"进行了一场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夙愿。
\"后来我又回去湘潭了好几次,你娘家都没了,不知道哪去了,到处都盖楼了。找人打听,他们也说不知道你。我就是跟你说,我是回去找过你的,但是我找不到了。我现在呢,也活不了多久了。你要是活着,也挺好,要是死了,也挺好,我去那边还能见你。\"
\"我早就死了。\"\"内心的前妻\"告诉老人。老人闭上了眼睛。几个月后,老人安详的去世了。在死亡的最后一道门前,他以弥补遗憾的心愿,与自己达成了和解。
(为保护患者隐私,此处除催眠治疗师唐婧、屈济晗外,其他人皆为化名。)
*本文由树木计划作者【凤凰WEEKLY】创作,独家发布在今日头条,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今天催眠术是真的吗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催眠术是真的吗?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