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大便出血 解大便出血是什么病
今年68岁的刘奶奶,平时身体很好,可最近几天发现大便带有一点点血,她以为是痔疮,就到附近药房买了治疗痔疮的槐角丸,吃了两盒,发现并没有用。
于是,又到附近医院的肛肠科,医生文明了症状,给她做了肛门指诊,告诉她不是痔疮,并强烈建议她做个肠镜看看。
于是,4月12日约了我们内镜中心的肠镜检查。
肠镜下发现距肛门5cm息肉样隆起,大约1.0×1.0cm的直肠息肉,活检后病理示:腺瘤性息肉,中-重度不典型增生。
属于典型的癌前病变,也就是说,离肠癌也就一步之遥了。刘奶奶还算是比较警觉和幸运的。
如果当成痔疮,或者置之不理,很可能在一年内癌变。
好在这老太太还算警觉,发现自己买药无效,就去了医院,并听从了肛肠科大夫的建议,做了这次肠镜。
不然,后果可想而知!
刘奶奶的情况,经过专家组评估,可以实施内镜下切除。
于是在4月15日于内镜下顺利切除。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那什么是腺瘤性息肉呢?
肠息肉是直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大多无明显自觉症状,部分可能会癌变,肠息肉的病因尚不清楚,与遗传、生活方式、饮食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及肿瘤性息肉(即腺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极少癌变,而肿瘤性息肉有癌变的风险。
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的人中有25%—30%可查出肿瘤性息肉。
肠息肉很少会引起不适,大部分患者为肠镜检查时发现,仅有少数患者会出现便血、里急后重感反复的便意,便不净感等症状,直肠息肉较大时,常出现黏液便。
腺瘤性息肉具体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
其中管状腺瘤是最常见的腺瘤,约占腺瘤的65%—80%。
小于1cm的管状腺瘤癌变风险约为5%,而大于2cm的绒毛状腺瘤癌变风险约为50%。
由于部分息肉有癌变的风险应及时在内镜下切除。
肠镜既是一种检查手段,又是一种治疗手段,腺瘤性息肉一经发现应予以肠镜下切除,避免息肉发生恶变。
大部分息肉可以在肠镜下切除,小的息肉可以在肠镜下通过活检钳、圈套器或电凝切除,较大的息肉则需要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
内镜下切除息肉
在息肉切除后可以口服少渣流质,如米汤、牛奶,之后会逐渐过渡到烂面条、粥等,最后恢复到普通饮食。
在息肉切除后还有可能复发,定期复查。
#健康科普排位赛##湖南医聊超能团#@湖南医聊@头条健康
今天解大便出血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解大便出血是什么病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