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灸法 备急灸法作者
1、认知过程
经络的认知过程恐怕得从古猿开始说起,这是一个漫长而又没有文字记载长时间的实践过程,由于这段时间没有文字载体,其历史已经不可考,但是从一些类人猿的身上依然能发现某些痕迹,比如类人猿知道吃什么样的植物可以止腹痛,会有类似按摩的抚摸行为。
猩猩之间的抚摸行为
有些这样的行为被写入先天的基因之中,有些则在种群后天的学习之中,人类简史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那便是认知革命。正是这种认知革命将智人推上了地球霸主的地位。
茹毛饮血的年代便有了最初的治疗行为
最开始巫是整个部落的首领,他们是部落的凝聚者,也是最具睿智的人,他们掌握着部落的图腾,能够和“神”进行对话,能够祈福禳星。而医疗行为自然也就掌握在他们的手中,最开始的医和巫是不分家的,或者说医学起源于巫。
原始的自然崇拜行为
某天,某个原始人打猎手肿了起来,于是某人依照先人的经验为其进行最初的按摩,在不断的按摩中,某人偶然发现了按某个地方消肿的效果特别好!这种经验就被流传了下来,在不断的积累和传承中,终于医学的雏形行成了,而在中华文化体系中,经络腧穴,这种人体奇特的认知方法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
2、形成过程
提到经络腧穴就不得不提到针灸,最初人们以石为针称之为“砭”。运用“砭石”在经络腧穴上“敲敲打打”以此治疗各类疾病。
《说文解字》中这样记载:“砭,以石刺病也。”
中医最早的针刺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通过不断的“揉”“按”“捶”“打”“点”“压”等行为,减轻痛苦。
《素问·病能论》中这样记载:“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
古人用“鑱石”切割皮肤,“针石”刺穿皮肤,以排出皮下聚集的脓肿,而这就是后世九针的起源。
原始人针砭想象图
除了砭石之外,我们的祖先还以竹子、陶瓷和兽骨作为针具使用。大约距今一万八千年前左右,山顶洞人文化时期,我国古人就已经能够制作相当精良的骨针了。
骨针
而相传我们伟大的先祖伏羲氏,发明了九针,分别为镵针、圆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和大针。
《医宗金鉴》这样记载:九针因何而得名?源于天地大数生,始于一而终于九,天地人时音律星,风野九九八十一,针应其数起黄钟,皮肉筋脉声阴阳,齿气九窍关节通。
通过《内经》记载仿制的九针模型
而随着冶炼技术的不断发展,到了殷商时代青铜器的出现,以及春秋战国中后期铁器的出现,让针具质量更上一层楼,治疗的范围也大大提升了。
青铜针具
经络腧穴正是在这种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的过程不断的充实发展,而有文字记载的时间可以追朔到大约两千年前的先秦时期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时期。此时的经络腧穴学已经形成系统,而在《黄帝内经》之前,根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手足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的文字来看,经络腧穴的理论形成远远早于《黄帝内经》。
十一脉灸经部分残卷
除了文字记载,93年四川绵阳汉墓出土的经脉漆人为中医经络腧穴提供了实物证据。
图为经络漆人的仿制品
那么经络腧穴的理论究竟具体起源于什么年代呢?由于上古时期没有文字载体,或许这成为了上古先贤留给我们永远的谜团了。
传说伏羲发明了九针
3、总结过程
现存最早的经络腧穴专著为《脉灸经》,其已经对经络腧穴有了初步的总结。而到了《黄帝内经》时期,对经络腧穴的总结和运用已经颇为成熟,《难经》更是拟补了《内经》的不足,为后世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黄帝内经
到了魏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对针灸学进行了首次的大总结著成《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全书共计12卷,128篇,内容丰富,理论完备,包括:藏腑、经络、腧穴、病机、诊断、治疗、禁忌等多方面内容。参考古书,厘定腧穴349个,其中双穴300个,单穴39个。比内经多出189个穴位之多,不但确定了穴位的名称,还包括了定位和取穴方法,并提出了经络分部划线布穴的排列方法。阐明了针刺操作方法以及针灸禁忌穴位部位,总结了临床治病取穴,按病取穴。
针灸鼻祖皇甫谧
宋元时期针灸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仅仅北宋时期就有三十多部针灸著作问世。翰林医官王惟一,更是研制了闻名于世的经络铜人,被后世称之为“天圣针灸铜人”,铜人铸成于1027年,两具铜人仿制成年人体态,躯壳可拆卸,内藏内脏,外刻穴位,可谓举世创举。铜人体表刻制穴位多达657个,用于翰林医官考试,考试时用蜡封铜人,体内灌水,针刺时如中穴则水出,如不中则否。另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该书图文并茂,记载腧穴657,除去双穴则有腧穴354个,并提出骨度分寸法,是中医针灸学又一的新的里程碑。除此之外,《针灸资生经》、《幽标赋》、《十四经发挥》、《备急灸法》、《子午流注针经》、《流注指微赋》皆在这个时期出现,针灸学至此有了质的飞跃。
天下第一针王惟一
明清时期,针灸学继续有所发展,明官方于1443年仿制宋代样式铸造过针灸铜人,这个时期还出现了《针灸大全》《针灸问答》等书,《针灸大全》以歌赋的形式对针灸理论和穴位以及子午流注针法进行了一定的总结。而《针灸问答》依据《内经》对针灸基础理论进行了论述。
十六世纪中叶,高武先后编著《针灸节要》、《针灸聚英》两部著作。其中以《针灸聚英》为最,该书不但汇集了前人十多种理论和治疗方法,同时记述了其本人对针灸学术的高度见解,对部分迷信内容提出了批判。高武本人更是根据男、女、儿童之间的个体差异,铸成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作为厘定腧穴的标准。
十六世纪末,杨继洲再次对前人的针灸进行总结于1601年编撰成《针灸大成》一书保存了大量一度认为失传的针灸古籍。
清代中后期,道光皇帝以“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为由于1822年下令:“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针灸疗法的发展受到了空前的危机,不过由于针灸的治疗优越性,民间中医仍然广泛的流传并应用。
针灸大成杨继洲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针灸学,相继在各省成立中医学院,文革时期赤脚医生就提出,“一把银针,一把草药”的口号。改革开放后,针灸逐渐走向了世界。
现如今在国家的支持下腧穴数量已经多达720个之多,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9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未来相信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腧穴、奇穴。
经络与腧穴
结尾
经络腧穴是一门长时间实践和总结而形成的学科,是中国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网上以及现实周围大量流传着妄图将中医玄学化的不良企图者,他们过分夸大吹嘘经络乃至中医学的功效,以此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请诸位勿信勿听,不要盲目跟从。
医乃仁术,活人之术也!
(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侵权请告知。)
今天备急灸法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备急灸法作者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站。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