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勇:把握方向,完善机制,推进新基建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2022年5月24日下午,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月度研判会于线上召开,主题为“新阶段加强基建投资的重点、难点和政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联通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张云勇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把握方向,完善机制,推进新基建投资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等发展战略,持续增加对5G新基建的投资规模,充分释放5G新基建一业带百业的乘数效应,构建数字产业集群,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化建设成效显著。根据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发布的统计数据,“十三五”期间,围绕新基建,信息通信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中有升,五年累计超2万亿元。在投资的牵引与带动下,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网络和移动宽带网络,部署开通超155万个5G基站,占全球60%以上,5G终端连接数达到5.2亿,占全球80%以上。特别是2020年,为了应对疫情冲击,我国适当加大了新基建的投资力度,当时,各省推出了投资规模上万亿的新基建项目。再比如,今年2月,“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工程正式启动,推动全国一体化算力枢纽和数据中心集群建设,据发改委预测,相关项目建设预计每年能带动社会投资超过4000亿元。

二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及信息通信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显著增强,涌现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科技型独角兽企业。信息通信技术与经济社会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拉动数字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具体分析,数字产业化方面,通信服务业、电子制造业等持续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速超过10%。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规模“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速超30%,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新成果显著,专利申请数量全球领先。上市互联网企业市值接近12万亿元,其中独角兽企业达到301家,约占全球30%。

产业数字化方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超过150个,连接设备超7800万台。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持续深度融入制造业,向钢铁、机械、电力、交通、能源等40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加速渗透。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成果显著,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加速建设,已建成1个国家中心、10个行业分中心,汇聚29亿条工业数据,助力企业实现降本、提质、增效、绿色、安全发展。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2020年我国产业数字化规模约为31.7万亿元,同比增长10.3%。2022年1月份产业数字化企业融资规模超1.3亿元,数字产业的科技企业是各大投资公司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以上这些说明新形势、新格局下,投资发展新基建,有助于拉动内需,稳住经济基本盘,激活数据要素,释放数字价值;有助于带动服务性消费的升级与增长,通过培育远程办公、智慧养老、线上消费等新模式、新业态,以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人口老龄化、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同时,更有助于促进产业融合和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增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疏解交通拥堵、环境退化等“城市病”,构建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协同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当然,新基建的投资与发展依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首先,投资的来源相对单一,目前新基建的投资来源主要是政府,电信运营商等企业,社会资本的投入还是比较少,这与新基建市场化、商业化的需求特征存在一定的差距或矛盾。一些地方对民营企业的投资新基建持审慎态度,没有完全做到一视同仁。其次,新基建具备高技术性、高附加值等特点,在缺乏有效引导与监管时,有可能受其市场化、商业化优势的影响,带来产能过剩、无序投资或无效投资的风险,导致投资的结构性失衡。第三,资本对于数字价值的较高期望,不利于对短期与中长期投资发展的兼顾与统筹,与面向数字技术应用平台建设的投资对比,面向软硬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投资、以及面向数据要素交易体系研究与建设的投资均相对薄弱。再有,一些关于新基建投资存在投资周期、项目选取和区位划定等不均衡的现象,容易导致数字适老化不足、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均等数字鸿沟问题。最后,新基站建设期对能源、物料需求相对较小,但由于算力设备的大规模应用,运营能耗相对较大,相应投资应更加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与“双碳”目标的有效协同。

以上这些问题直接关系新基建投资的方向、方式、范围、力度,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影响深远。为持续推动新基建投资的规模化、有序化、有效性、科学性,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持续加强算网融合发展。建议依托“东数西算”战略工程建设,统筹推进对算网融合发展的投资。积极引导资本赋能推进超算互联网的研究,设立高性能计算相关研发基金,支撑跨中心的超算社区运行机制、快速响应与协同机制的探索与研究,同时,并加强新型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与开发。鼓励通信运营商重点聚焦“东数西算”工程规划的全国8个算力枢纽及10个数据中心集群,开展算网融合项目投资建设,并根据实际需要,实现重点算力枢纽、数据集群与各省算力单元的联接与协同,从而促进各类计算资源及网络资源的能力融合、服务融合、运维融合,实现算力资源的有效连接、灵活调度,推动算能算效的系统性布局和高质量承载。

二是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建设。建议重点聚焦数据要素的融合应用,加速研究沙箱技术等对数据安全交互的支撑与验证,以及市场化、资本化可信数据交易体系的模式创新与完善,并以此为基础,加强一体化数据交易平台的研发与建设投入,营造具备数字信任的数据流通环境。同时,建议充分发挥产业链链长补链、强链、延链能力,积极推进全国统一算网体系深度支撑工业互联网建设,赋能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突破行业壁垒,建立行业信任,避免自建专网形成信息孤岛,导致重复投资。在中小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通信央企算网建设及服务能力,有效满足当地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需的低时延、大带宽、本地计算、安全承载、降本增效等需求,助力区域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填补数字鸿沟,促进数字产业生态建设与共赢。

三是持续深化投资模式创新。建议政府部门统筹布局,依托绿色金融、绿色信贷等渠道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投融资活动,避免或减弱企业短期行为的潜在风险影响数字经济整体的中长期健康发展,并加强为“卡脖子”技术研究项目提供融资绿色通道,更加注重教育投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同时,建议进一步从究完善法律法规,优化运行机制,加强投资者教育等方面,推动新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相关基金的健康平稳运行,从而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拓宽投资产品与渠道,助力基础设施领域从重资产向重运营转变,从而有效盘活新基建,增强网络、算力的运营活力。

四是持续完善投资评价体系。建议依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五项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就业支撑、数据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建立统一的针对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投资活动的评估评价体系或框架,注重算力能力、连接能力、数据规模、技术创新、电能利用率PUE、碳利用效率CUE等指标与新基建投资的关联,从而有效支撑新基建投资的精准布局,确定新基建的投资优先序。同时,可进一步依托相关框架,通过政策牵引,积极引导企业定期发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相关报告,以便有效评估投资效果,促进良性竞争,在统筹经济发展与信息安全,兼顾社会民生与绿色低碳的基础上,构建新基建投资的良性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鱼胶花胶价格行情分享,本文链接:http://www.yujiaowang.com/yjdzf/2770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280545446@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