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花汤 2024年最新胶花汤],"slid":"132803738086218","queryid":"0x12378

关于胶花汤的问题,下面有几个最新2024年最新胶花汤],"slid":"132803738086218","queryid":"0x12378c8c7a22b4a"}的观点,这里爱上滋补养生希望能帮您找到想要的胶花汤答案,了解更多花胶汤怎么做,补身的的相关详细知识。
相关胶花汤的扩展: 花胶汤怎么做,补身的
展开全部材料:花胶三个,猪骨两斤,香菇,玉米,枸杞,盐,料酒,胡椒粉,姜片,葱段。做法:步骤一:先把花胶放在冷水里发三天,这个发的时候根据自己所买花胶的厚度决定,我这次买的花胶不错,很厚实。步骤二:花胶发好后,放入小锅加水煮一下,煮的时候加入黄酒、姜片和葱段,主要是为了去腥味。步骤三:把加工好的花胶撕成小块,很厚实吧!看着就舒服,呵呵!步骤四:烧锅水,把猪骨放进去汆一下,去血水后放入炖锅备用。步骤五:把香菇撕成块。步骤六:把玉米切成节状。步骤七:放入冷水、花胶,水开后炖一个小时,再把香菇、玉米、枸杞放入锅炖半个小时,最后关火,放盐和胡椒粉。 胶花汤 2024年最新胶花汤],"slid":"132803738086218","queryid":"0x12378

李培生,字佐辅,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被誉为当代伤寒学界泰斗。1914年1月生于湖北汉阳县。一个中医世家。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他师从上海名医恽铁憔先生。湖北中医学院成立后,来该校执教,兼事临床。从医70余年,善用经方,处方平和,屡获良效。

1991年被国家人事部、教委、工会授予全国优秀教师。1992年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治学严谨,在中医各科基础理论方面功底深厚,于《伤寒论》之理论与临床研究,卓有建树,精通中医《伤寒论》,临床擅长诊治外感热病与内科疑难杂病。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迄今70余年,一生奉行精诚二字,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擅长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对内、妇、儿科疾病,疗效确切,每起沉疴。创制的清化解郁汤、清上定痛汤、疏肝利胆汤、温涩固宫汤、寒凝止崩汤等许多验方,是治疗内科头部疾病、肝胆病症及妇科出血性病症的常用效方。学术专著有: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0万字《柯氏伤寒论翼笺正》;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万字《柯氏伤寒附翼笺正》;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40万字《柯氏伤寒论注疏正》。并曾多次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伤寒论》教材。2009年8月4日,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伤寒学一代宗师李培生教授与世长辞,享年96岁。

《金匮》妇人病三篇,在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方面,都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应反复研读。深刻领会,以期学以致用。兹爰取《金匮》原书,缀以己意,以就正于当世之留心斯业者。

1.妇人妊娠病方

《金匮》妇人妊娠病方共十首:桂枝汤是《伤寒论》治太阳中风方,附子汤是治少阴虚寒主方,是妇科证治大法并宜参究伤寒杂病方书。桂枝茯苓丸为活血祛瘀之剂,是为“癥病”而设,非妊娠所宜。今按《金匮》原书方次,辑述于后:

(1)桂枝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盖桂枝汤中,桂枝、生姜配甘味药则辛甘化阳,芍药配甘味药则甘酸化阴。

对于妊妇胚胎初结,阳气运行较钝,阴血濡养不足之体,运用此方,确能温通其阳,滋养其阴,增添化育之生机,颇具调燮之妙用,此其一也;

其次,妊妇胚胎初聚,水谷精微奉以养胎。脾气运行迟钝,水气内阻于中,多呈呕逆泛恶不能食等恶阻之状亦可应用,但须加砂仁、半夏降逆止呕药。所谓“得平脉”,自非其他病态;“阴脉小弱”,亦是妊娠常脉,并与证情恰合,不可根据《内经》“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素问·平人气象论》)而议其不当。

桂枝汤为辛甘温之剂,功能温通心胸之阳而宣散水气,与证脉相符,故可施用。但《伤寒论》桂枝汤禁例,仍须切记。如妊妇阴虚有热,或属湿热内蕴之体又不可用。后妇人产后病篇阳旦证条,当是桂枝汤证。产后中风,日数虽久,表证仍在,故仍当用调和营卫解肌祛风之法。与此用方大意,又有不同。

(2)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丸方首列于妊娠病篇。当是妇人宿有癥病,而又受孕。故其主治重在“癥痼害”。所谓“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等语,最能说明立方本义。妊娠挟有癥病用之,亦是《内经》“有故无殒”之最好注脚。

方用桃仁、芍药、丹皮以活血消瘀,桂枝通阳,茯苓导下。用桂枝于活血药中,最能增强消癥解凝的作用,所谓“气行则血行”之说,当从此类药物的协同作用而深刻地体会出来。桂枝茯苓并用,又有通阳利水的效果。作丸频服,缓消其癥。病属淤血蓄结或水血互结者,皆可用之。又本方能下死胎,治怪胎。愚治慢性肠痈及肝硬化腹水等病,常主本方加减使用,都有一定效果。

(3)附子汤方

附子汤是《伤寒论》中治疗少阴病的主方之一。若“妇人怀妊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其藏”。则是用于治疗妊娠而侧在里寒之证。下焦肾命真阳衰微,水寒凝涩,阳气浮于外则发热,阴寒凝于内则胎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

其病机仍为阳气虚阴寒盛,故均用附子汤在温补元阳的主治下,以扶正祛邪,通里和表,消除水寒,调和营血。可见经方异病同治之妙。附子汤是熟附子、人参、白术、茯苓、芍药五样药,组成为治阳虚而寒之祖方,伤寒可用之,杂病亦可用之。附子本为坠胎药,但熟附子性较醇和,妊妇阳虚阴盛重证用之,自是“有故无陨”之义。

(4) 胶艾汤方

《金匮》原文为“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因续下血都不绝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为胞阻,胶艾汤主之”。其“假令”至“胞阻”一段文字,当应联系妊娠下血者为是。按妇人病血大下曰崩,血时时小量渗漏而下者曰漏。此处妇科病数种下血,总属冲任素虚,血不循经,因而漏下。《金匮》所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其病理机制最宜从此反复涵咏。

胶艾汤方:重用地黄甘寒而润,芍药苦酸微寒,配以当归苦辛甘温,川芎辛香走窜。以上四味寒温互济,刚柔相合,功能入肝养血活血,调整冲任机能而兼行气舒郁之效。局方四物汤,其来源即本乎此。且地黄配以清酒,补而不腻,润而不滞,并用艾叶温中摄血,阿胶凉润止血,炙草调和诸药。

故胶艾汤为和营理气、温润摄纳、补血止血通治妇科病下血的常用要方。愚用此方治妇科血证,特别是妊妇下血,其归、芎、艾叶用量不可过大。艾叶炒黑用。如中虚寒甚可加炮姜,有热可加黄芩。

(5) 当归芍药散方

《金匮》载当归芍药散方两则:一见妇人妊娠病篇,主治“妇人怀娠,腹中病痛”。再见于妇人杂病篇,主治“妇人腹中诸疾痛”。是此方所主重在妇人腹痛,并不仅为妊娠而设。腹痛原因甚多。

此方用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并兼理气滞,白术、茯苓、泽泻健脾利湿而通行水道。当属妇科疾病中肝脾不和虚中挟实水血并治之法。设妇科腹痛,特别是妊妇,如病机不关水停血瘀之证,则芎归辛窜,泽泻渗利,未可贸然与服。

(6)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妊娠呕吐气逆,俗名恶阻。干姜人参半夏丸方,《金匮》主治“妊娠呕吐不止”。法取理中之半,以干姜温中煖寒,人参益气补虚,并配以半夏、姜汁和胃化痰,降逆止呕。温中益气之中,而寓辛开宣降之妙。自为中焦虚寒,水饮停于心下,胃气因而上逆之证立法。半夏为止呕降逆之药,《伤寒论》《金匮》方用之,可证。

惟俗传妊娠忌服半夏,《妊娠药忌歌》载之,此种说法,当指生半夏而言。实则半夏如经炮制,或配以生姜减去麻口之性,即可使用。愚遇妊娠恶阻呕吐不止,如属寒饮,常用本方加砂仁、紫苏、陈皮等温中降逆。如属热证,则用橘皮竹茹汤加芦根、枇杷叶、制半夏等清降,或再少加黄连以苦降止呕,甚有效验。

(7)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金匮》原文为“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方用当归养肝和血,贝母解郁散结,苦参清利湿热。且贝母主“伤寒烦热淋漓”,苦参主“溺有余沥逐水”,《本经》自有明文可稽,亦与《金匮》方意相合。则此“妊娠小便难”,当是血虚而湿热蕴于冲任。热势无从宣泄所致。所谓“饮食如故”,明示其发病部位不在中焦,而在下焦。故用养血解郁清利湿热之法。此方是丸剂,且药量甚小。如改作汤剂,则剂量不宜太大。因苦参虽有参名,毕竟苦味太浓,特别是妊妇,最易引起伤胃动呕之弊。愚用此方加味以治西医所谓泌尿系感染甚效。

(8) 葵子茯苓散方

《金匮》原文为“妊娠有水气,身重,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则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是怀孕之后,气滞水停,三焦失于通调,水道不利。阳气被遏,因而恶寒;水气上逆,故起则头眩。是已发生全身性水气病变。故用通利消水法。取葵子滑泽利窍以消水,茯苓淡渗通阳而利水。小溲通利,诸证自可缓解。但葵子性滑渗利,胎孕所忌,苟非实性水肿,还须斟酌使用。

(9) 当归散方

《金匮》原文为“妇人妊娠,宜常服当归散”并有“妊娠常服即易产,胎无所苦。产后百病悉主之”之说。循译立方大意,当为妇人胚胎初聚血凝气滞,内蕴湿热而腹中不和,引起心腹诸痛而设。方用当归、川芎、芍药养血和营中而兼理气滞,白术、黄芩清热除湿中并有安胎的作用。丹溪谓白术、黄芩为安胎圣药,其来源当肇端于此。若冲任不固,腹痛见红,则另有专方,非本方所能治。

(10) 白术散方

《金匮》原文主“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外台》引《古今录验》,与此略同。方用白术健脾利湿,川椒温胃降逆,川芎煖血兼散气郁,牡蛎软坚善消痰水。方后并云:“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川芎,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半夏……”。

据以方测证之例,当因妊妇脾胃虚寒,寒饮不化,蓄于中焦,而为胃痛腹痛,故用此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散郁消水以止痛之法。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亦与此病机理治法大致相符。陆渊雷谓“当归散治妊娠心腹挛急而痛,心下痞,小便不利者。白术散治妊娠心腹冷痛,胸腹有动,小便不利者”。甚是。愚治不因妊娠之内、妇各科脾胃冷痛停饮吞酸之病,用之亦有效验。

2.妇人产后病方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产后中风用桂枝汤(阳旦汤)以调和营卫,是汗法;(参前妊娠病篇)胃燥府实用大承气汤,是下法;和解则用小柴胡汤。三方方义当与《伤寒论》互参。对于产后疾病,必须对证使用。当归生姜羊肉汤,《金匮》亦治寒疝腹痛,以下所载方共八首,今依次阐述于下:

(1) 小柴胡汤方

《金匮》原文“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其发病机理当与“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并参。盖亡血复汗,易中风寒,虽见郁冒,亦属枢机不利所致。故云“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此与《伤寒论》148条阳微结证略同,故宗“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10条)之例,而用和解之小柴胡汤。若不由风寒,“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而产生郁冒,当照产后血晕治法,而不可用小柴胡汤。以下妇人杂病篇“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人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此属热入血室,故云血结,但寒热发作有时,邪有外泄之机,故用小柴胡汤,因势利导,以枢转外出。二者证候不同,但治法相同,以见异病同治之妙。

(2) 大承气汤方

《金匮》原文“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然大承气汤由硝、黄、朴、枳组成,为攻下峻剂。此条产妇以血虚之体,当郁冒之后虽见当下证候,是否能用大承气,必须审慎。读者当宗其法勿拘于其方可也。又下条“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不大便,烦躁发热,切脉微实,再倍发热,日晡时烦躁者,不食,食则谵语,至夜即愈,宜大承气汤主之。热在里,结在膀胱也”。此条末二句当接“恶露不尽”下读,略同倒装句法。

当是产后恶露不尽,瘀结下焦而为蓄血,与太阳随经郁热在里而为蓄血,其病源虽异,但病机略同。所举不大便不食、烦躁、谵语、日哺时发热等“宜大承气汤主之”。以示与阳明腑实证候近似,而治法不同。宜互相参较鉴别之意。

(3)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金匮》原文“产后腹中㽲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并治腹中寒疝,虚劳不足。又“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此两条一属产后之病,一属痞病,但其机理均是血虚寒凝腹痛之证,即尤在泾所云“血虚则脉不营,寒多则脉绌急,故腹胁痛而里急也”。均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取当归养血止痛,羊肉温阳补虚,生姜性味辛辣和胃散寒,并能调济羊肉腥膻之气味。《内经》所谓“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是也。

如遇妇女冲任素虚,血海久寒,冷带清稀,久不受孕,或经来量少色淡,或腹部常绵绵作痛,喜温恶冷。食欲不佳,大便常溏,小便清白之证。照方配制,或加芍药以和营止痛,或加白术、陈皮以和胃止呕,或加黄芪以气血双补,或加熟附块以温阳补虚,功能调整全身机能,补益不足之躯体。坚持常服久服,每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4) 枳实芍药散方

《金匮》原文“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当是新产之后。气滞血凝而为里实腹痛之证。方用枳实芍药散,取枳实辛香破气消痞以散结,芍药苦酸和营缓急而止痛。枳实芍药二味配合行气和血之功最著。但现时单用者少,多配入其他方药中并用。

如《伤寒论》大柴胡汤治少阳兼里实证,四逆散治气郁而厥,麻子仁丸治脾约大便硬。《金匮》排脓散之主痈脓,都是芍药枳实并用,立方大意,可以互相参较。

(5) 下瘀血汤方

《金匮》原文“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著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亦主经水不利”。盖新产之妇,恶露未尽,最易血凝气结,甚或演变为蓄血之证。此证服枳实芍药散而不愈,是病变更已深入一层,瘀血内著,结于下焦,而为腹痛(当是脐下少腹部) 故用破血消瘀之法。

方用桃仁辛滑,滑以去着,主破血闭,下血瘕。蛰虫咸寒,咸以软坚,消血积癥瘕,破瘀血,下血闭。大黄苦寒,苦以泄滞,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推陈致新。

下瘀血汤为活血消瘀常用要方,其方药组合、制剂、服法等类似抵当丸而药力较为平稳,无论内外伤科有关瘀血蓄结之证,皆可用之。陆渊雷指出瘀血特征为“小腹有痛块,肌肤甲错,目中色蓝,脉迟紧沉结或涩舌色紫绛,或有紫斑”,可供参考。

(6) 竹叶汤方

《金匮》原文“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此是产后风中于表阳虚于里之证。故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以固元阳,人参益气,竹叶、葛根、防风、桔梗清宣风热。《金匮》云:“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本方方后云:“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葛根一药,《伤寒论》主治“项背强”。

以方测证,此方可治产后中风病痉之轻者。但六气皆能发热,均可致痉。

若新产血虚,又感温热燥火之邪,热盛灼津而成痉者,则宜参照温病治法,此方切不可用。

(7) 竹皮大丸方

《金匮》原文“妇人乳人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尤注:“乳子之时,气虚火胜内乱而气逆也”。方用竹茹、石膏甘寒清热除烦而降逆气,白薇苦咸寒善清浮热,桂枝辛甘温通阳,并可调济寒凉药太重之弊。尤妙在重用甘草配以枣肉和丸,确有安定中宫之意。胃热得清,可免壮火食气之嫌,故谓之“安中益气”。若“有热者倍白薇”清热,“烦喘者加柏实”清心止烦,并可为法。

(8)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汤在《伤寒论》中主治厥阴热利,方中白头翁、秦皮、黄连、黄柏等苦寒之品,皆有清热燥湿坚肠止利之效。《金匮》云:“产后下利虚极,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是此下利当亦属于热利范畴。以新产血虚,又见下利,阴液注下,故云“虚极”,极有疲惫之义。

故在白头翁汤的基础上,再加阿胶育阴润肠兼有止血的作用。炙草和中,缓急迫。白头翁汤及此方又治血痢甚效。如取和营再加当归、芍药、玫瑰花,理气加砂仁、木香等等。愚治妇女崩漏,血虚热盛,亦有用此方而病愈者。

3.妇人杂病方

妇人杂病门治热入血室三法,详见《伤寒论》。其小青龙与泻心汤条,大旨重在申述表里先后之治则,皆未录。余如抵当、小建中、肾气丸、猪膏发煎诸方,虽主治伤寒杂病;但治妇人杂病,仍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今据原书依次阐析。

(1) 半夏厚朴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千金方》描述主证更详,作“胸满,心下坚,咽中贴贴,如有炙肉,吐之不出,吞之不下”。此证后人谓为“梅核气”。

主要病机多由妇人情志抑郁,痰涎与气相结而成。方用半夏生姜辛散水饮而宣降逆气,茯苓淡渗利水,厚朴利气消满,紫苏叶开郁散结。合为消痰利水行气散结之法。此病多发生于妇女,但男性间亦有之。若证属痰火相结,则此方无效。

(2) 甘麦大枣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此证多见于妇女,主因情志抑郁,或忧愁思虑过度,血虚脏躁,虚火上炎,遂致影响神明,《内经》所谓“悲则心系急”,实与此证机理大致相符。用小麦、甘草、大枣三味,补益心脾之气,缓其急迫而安定神明。愚治此证,常用此方再加龙齿、龙骨、牡蛎以潜阳,或加当归、生地、丹参以养血,或佐白芍、萸肉、五味子以敛肝,或加枣仁、柏子仁、龙眼肉以益心,或加百合、夜交藤以治不寐,安神明,或另加川贝、炙远志、合欢皮以舒郁化痰等等。多服久服有效,厥功甚伟,勿以“果子药”而忽之。

(3) 温经汤方

《金匮》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血寒积结,胞门寒伤,经络凝坚”,当是妇女经候不调崩漏下血诸病之纲。《金匮》温经汤方,主治少腹里急,腹满(痛),崩中下血为下寒证;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为上热证。

病由曾经半产下血,瘀血未尽,新血难生,风寒客于胞中,营卫不得谐和,遂呈现寒热杂错之病况。温经汤中,以吴萸、桂枝、丹皮暖血散寒而消宿瘀;归、芎、芍药、阿胶、麦冬育阴和营而生新血;半夏、生姜以和胃降逆;人参、炙草以补中益气。

尤怡所谓“瘀久者营必衰,下多者脾必伤也”。方后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在临床上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可供参考。

(4) 土瓜根散方

《金匮》原文“带下经水不利,少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土瓜根散主之。”“阴癫肿亦主之”。此是通经活络理气和营去瘀止痛之剂。

因经一月再见,是宿瘀尚有疏泄之机,故其药力自较下瘀血汤为轻。

方用土瓜根行经络,通月水;蛰虫消瘀血,破癥块;芍药和营止痛;桂枝通阳行痹。在临证中愚常与下瘀血汤或桂枝茯苓丸混合施用。土瓜有作黄瓜,非是。吴其浚作赤雹子.可作参考。此药药店不备。今人多以瓜蒌根代用。

(5) 胶姜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陷经漏下黑不解,胶姜汤主之”。此条当是经来颜色晦暗,淋漓不断,延为漏下之病。但干姜温中摄血,阿胶育阴止血,二味相配,合为温摄益血之剂。以治中虚不能统摄,形成崩中漏下诸病,效果卓著。

愚用《金匮》黄土汤治便血,每以炮姜易附子,即从此方推演而来。延年驻车丸,(干姜、阿胶、当归、黄连)姜、胶并用,当亦本此。林亿谓想是胶艾汤,盖因《千金方》胶艾汤有干姜之故。亦可参考备用。

(6) 大黄甘遂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生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黄甘遂汤主之”。盖由产后恶露不尽,与水互结于血室,而成为水血并结之实证。

大黄以祛瘀逐结,甘遂以泻水破结,阿胶育阴血,缓急迫。是逐水消瘀两用之法,亦是祛邪与扶正并用之法。凡男、妇水血结于下焦之实热证候,皆可用之,不必定拘于产后。

《金匮》此条列于妇人杂病而不属于产后,谅亦有见于此。此方治水热俱结于血室,故少腹硬满而小便难;若抵当汤所治纯属蓄血,证为少腹硬满,神志失常而小便自利。又大陷胸汤治水热相结而病在胸膈,本方治水热相结而病位在少腹。以此为别。

(7) 抵当汤方

《金匮》原文“妇人经水不利下,抵当汤主之。亦治男子膀胱满急有瘀血者”。按经水不利,血热结实至深,自可采用破血逐瘀之法。方中桃仁辛滑而利,去瘀血血闭。大黄苦寒泻热,活血去瘀。水蛭、虻虫虫类药,破血逐瘀之力,颇为猛烈。

若一般血结实证,宜用土瓜根散或下瘀血汤类足矣;不必用此破血峻剂。此外,《伤寒论》抵当汤证有少腹硬满,如狂发狂或喜忘,小便自利.或大便黑等.可参。

(8) 红蓝花酒方

《金匮》原文“妇人六十二种风,及腹中血气刺痛,红蓝花酒主之”。红蓝花即红花,《开宝本草》载其主治“产后血运口噤,腹内恶血不尽,胎死腹中,并酒煮服”。是红花为消瘀解凝要药,配以清酒,更能发挥活血散血的作用。六十二种风其义未详。妇人腹中血气刺痛,当是血瘀气凝之病变,用红花酒,亦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

近世王清任《医林改错》用桃红四物汤增损演为各种逐瘀汤,以治瘀血种种病变,殊有创见。惟后世《本草》谓红花少用养血,多则行血,过用能使血行不止而死。亦属阅历有得之谈。曾治一妇产后儿枕痛,自服红花酒过多,下血不止,病已垂危。愚用大剂归脾汤加炮姜、阿胶、乌贼骨、茜草根炭等药频服而侥幸血止,但神气疲惫,经年始复,是知用药当仔细审慎。

(9) 小建中汤方

《伤寒论》太阳篇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100条)《金匮》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故本篇“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其机理当与上述条文互参。

病由中虚而寒,气滞血凝,脾络不和,而腹部绵绵作痛;或土虚木乘,而腹中拘急作痛。此二者皆可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以大甘之饴糖急建中气为主药,复入桂枝加芍药汤,功能行气血,和营卫,通里达表,扶正祛邪;又能扶土抑木,调和肝脾,而有缓急迫止腹痛的作用。惟此证外候所见“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是营卫不相和谐之故,不可误认为阴虚而热,须注意审辨。

(10) 肾气丸方

《金匮》肾气丸方,书中凡四见,用于治妇人病转胞,是其一也。妇人杂病篇云:“问日: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日: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当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此证由于肾阴肾阳俱虚,阴液虚而不得濡润,阳气虚而不能煦化,遂致水气不行,壅于下焦,胞系了戾,不得小便,故病名转胞。肾气丸为肾阴肾阳并补之剂,又能化气行水,使小便通利,病自可愈。

(11) 猪膏发煎方

《金匮》载猪膏发煎方两则:一为“诸黄,猪膏发煎主之”。(《黄疽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一是此妇人杂病篇“胃气下泄,阴吹而正喧,此谷气之实也,膏发煎导之”。其治发黄,当属津液枯燥挟有宿瘀所致,与湿热发黄证有不同。

若阴吹多见于妇女,一般未服药医治。此证为谷气实,故可仿治虚黄病例,而用润肠燥消宿瘀之猪膏发煎以导之。

(12) 矾石丸方

《金匮》原文“妇人经水闭不利,脏坚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矾石丸主之”。病因妇女经水闭而不通,脏坚癖是中有瘀血,不止指下白物说,《伤寒论》中亦有此类似句法。因瘀血久结,酿为湿热,久而腐化,以致白带时下。矾石丸取白矾煅则为枯矾,功能燥湿固脱;杏仁滑润,并有杀虫的作用。和之以蜜,为栓剂,纳阴道中,确有敛疮面防腐溃之效。

(13) 蛇床子散方

《金匮》原文“妇人阴寒,温阴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蛇床子为辛热温阳药,功能暖子脏,去沉寒;又有杀虫止痒的作用。以治胞宫虚冷,月水不调,清冷带下,多年不育,以及阴内瘙痒有虫之病,用为温中杀虫坐药,甚为适宜,惟须配合内服药施治为好。

(14) 狼牙汤方

《金匮》原文“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狼牙草与狼毒都属毒草类,有杀虫止痒之效,故可用作外治洗方,以治妇人湿热腐化,致阴中生疮而溃烂者。但此药药店不备。愚治阴痒,常以蛇床子、苦参、艾叶、鹤虱、荆芥等药煎水,乘热倾人盆中,先熏后洗,亦有较好的效果。

结语

《内经》谓“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盖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肝为藏血之脏,女子疾病多主于肝。故妇科经产胎带及乳病的发病机制,均与冲、任、肝脏生理功能失常进而引起病理变化有关。在《金匮》妇人病三篇方证之中,内寓暖肝、清肝、养肝、抑肝、疏肝诸法。医者识得病证之所由来,然后可知治法之所确立。

妇人以血为主;血病则经候不调,百病丛生。《金匮》治妇科血证诸方,如破血祛瘀用下瘀血汤、抵当汤,活血消癥用桂枝茯苓丸,活血通经用土瓜根散,温经养血如温经汤,养血止漏如胶艾汤等,都是妇科常用要方。是治血证诸法,《金匮》大体粗备。但血之与气又有紧密联系。如土瓜根散、桂枝茯苓丸中用桂枝行气通痹,胶艾四物汤中之川芎、当归,养血活血中又能理气行滞,都是其例。故在治法中不可抓住血病之一面,而遗却“气”一方面。

《金匮》谓“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脉经》谓“经水前断,后病水,名曰血分,此病为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曰水分,此病易治。何以故? 去水,其经自下”。按《脉经》此段辨妇科病水分血分之机理、治法及预后甚精,当是仲景遗意。但水与血病二者每多混合出现。妇科方中,如当归芍药散之活血利水,大黄甘遂汤破血逐水,以及桂枝茯苓丸活血消癥,亦是水血并治之方。如单属血结或水结,又另有专方处治。

妇科妊娠疾病,重点在下血腹痛。《金匮》此篇如胶艾汤温经养血,摄漏下,理腹痛。附子汤温阳暖胞,补虚固下,以治下焦虚寒腹痛。他如当归芍药散调和肝脾,和血利水,及当归散云“常服”,白术散“养胎”,以方测证,当为心腹诸痛之证而设。此外,桂枝茯苓丸活血消癥,用于妊娠兼有癥病下血,亦寓“有故无殒”之义。对于妊娠药物禁忌,如俗传《妊娠药忌歌》所载,虽不尽如其说,亦当加以重视。愚意大毒峻烈攻坚导下有碍胎元之品,总以慎用为是。

当归苦甘辛温,配以川芎辛香走窜,养血活血之用又有理气舒郁的作用。再入芍药苦酸微寒,敛肝和营,除痹止痛。加入地黄苦甘寒滋阴养血。四味相合,温而不燥,寒而不腻,最是调经和营养血理气之通用效方。《金匮》胶艾汤、温经汤、当归芍药散等方主治,可以窥其大义。后人四物汤、六合汤都是从此演变发展而来,用之多效,亦是中医妇科学术之一进步。四物汤中,芍药(可用白芍或赤芍)、地黄(生地或熟地)、当归(全当归、归身或归尾)三味及整个药物剂量,皆可因证而变,灵活使用。

“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其竹叶汤主治之证,当是治阳虚冒风邪实正虚之欲作痉者,不可用于营阴不足风火相煽之痉证。若“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当是血虚之体,又感风寒,故据“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例,而用和解法,与产后血晕治法不同。其“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当用濡润肠道通导大便之法,一般不得用大承气汤。盖《伤寒论》《金匮》两书,多用互相参较之笔法,欲详反略,细参仲景全书可见。

《金匮》妇人病三篇所载经产胎带及杂病,均系临床上常见之病证。其所用之方,药物制剂,内服有汤、丸、散、煎及外治法有针刺、坐药、洗方等等不同,用药简便而疗效切实可靠。直到今天,仍有实用价值,值得重视研究。

《金匮》妇人病三篇中所用之方,如桂枝汤、附子汤、小柴胡汤等是《伤寒论》方。小建中汤肾气丸等又是《金匮》治内科杂病要方。说明中医学术的理论与临床实际运用,当具有全面综合性的理解,是重要的一环。故诊治妇科疾病,必须全面掌握,才能运用自如。但妇科疾病,又自有其特殊方面。此外,妇科用方,如桂枝茯苓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等等,愚常用于内外伤科等各个方面,亦有较好的效果。

本文摘自《李培生医学全集》,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湖北中医学院主编。

今天胶花汤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后,是否找到相关2024年最新胶花汤],"slid":"132803738086218","queryid":"0x12378c8c7a22b4a"}的答案,想了解更多,请关注www.yujiaowang.com鱼胶网。

鱼胶花胶价格行情分享,本文链接:http://www.yujiaowang.com/yjcs/1255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