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笑声满青山
本报记者 陈 俊
6月,海东市平安区南部的最大最高生态屏障阿依赛迈山气势恢宏、层峦叠嶂、隽永秀丽。
在风光旖旎的巴藏沟回族乡,能领略到高原、丘陵、草原、田园和冰川的无限风光,品味到独特的自然风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丰厚的文化底蕴。
此时,在天然气进村入户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合力将一段段天然气管道连接起来,他们嘴里不停发出“一二、一二……”的劳动号子,站在两旁观看的村民个个“摩拳擦掌”,很想参与到这场改写生活方式的惠民工程中。
“从来没想过我们也会用上天然气,告别祖祖辈辈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和城里人接近了,心情激动着哩。”下星家村党支部书记星鹏华在施工现场喜气洋洋。
自从工程开工后,星鹏华总会在空闲时间去施工现场,看看工程进度,憧憬并规划一下用上天然气之后的生活:“通上天然气就不用烧煤了,烧煤来回掏炉子、倒煤灰,弄得家里特别脏、身上还带着一股烟熏味儿,通了天然气后不仅家里会干净许多,村子里的环境也会改善,空气也会清新起来。”
近年来,平安区在投资188万元为古城等4个乡镇27个村、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共2350家农户实施节能减排电暖炕项目基础上,不断加大“我为群众办实事”力度,斥资启动实施了天然气进村入户惠民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河东村的妇联主任李桂花眼看着天然气管道沿着蜿蜒的道路来到了自家门口,忙给在外上大学的儿子打电话告知这个重要的喜讯:“以后,妈妈做饭再也不怕烟熏火燎了,咱们家通上天然气之后生活方便多了,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河东村党支部书记星文清说,随着一项又一项惠民工程的实施,村里的面貌明显改善,生活更加方便了,吸引着很多大学生返乡,之后加入基层党组织建设当中,并形成了良性循环,为村级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燃气“通乡入村”工程,一头牵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
村里通上天然气,点火就能做饭,微信就能缴费,既安全又方便。随着管网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村民将享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实惠。
得知村里要通天然气后,巴家村村民巴军国专门对自己房屋进行了改造,隔出了一间淋浴间,“到时候在壁挂炉上通一条管子接到淋浴间,这样洗澡就很方便了。”
巴军国说,一直以来烧煤把家里的墙都熏黑了,而且不封炉子半夜就要起来添煤,还有煤烟泄露的风险。如果装上天然气,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不仅如此,生活上的支出也会大大缩减。
巴藏乡党委书记徐国明介绍,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扎实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高地等新要求已在广大农村逐步落实,必将开出最美丽的花朵。当前,随着天然气进村入户工程顺利实施,已成为新时期“赶考之路”上的一个强大“推力”。乡党委将以此为契机,组织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党员,走进农家田舍,及时深入宣传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全乡群众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各村主管道铺设预计年底完工,不久后全乡所有居民家中将会使用上天然气,标志着生活在‘阿依赛迈’山脚下的广大群众,彻底告别了烧柴或煤炭生火做饭的传统生活方式,迈入了清洁能源新时代。”乡党委书记徐国明说,乡党委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重大要求内涵,以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己任,扛起发展清洁能源的大旗,答好乡村振兴生态答卷。
目前,在巴藏沟回族乡启动实施的天然气进村入户项目,是平安区委区政府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为牵引,在实施“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户户通自来水”等重大民生工程后,又一全覆盖式惠民工程,是平安区推动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的又一具体举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