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急救的“能”与“为”
张田勘
“喂!120,我喘不过气了……”6月8日,江苏苏州一名女子拨打120求助。电话中,她在报地址时突然没了声音。随后,120调度员的一番实用操作救了她一命。
据报道,调度员陆子玉立即派车,同时向110报警中心求助,想办法确定女子的地址。苏州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当即安排路面巡逻警力,赶往女子所说的地点附近,由于女子定位不清,警方只能在小区里逐一打听。与此同时,120调度员并未挂断电话,在电话里持续呼喊,试图引起路过市民的注意,5分钟后一位老人接听了电话,根据老人提供的大体位置,警方立刻前往寻找,发现一名女子倒在地上,随后急救人员将女子送往医院救治。由于送医及时,女子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苏州120调度员的处置方式让人不由得对比5月17日河南大学一名大学生在郑州拨打120急救电话未能获救,丧失生命的不幸事件。两相对比,不同地方的120急救呈现的是“能”与“为”的境界。
苏州120调度员这次将110、120合力救援的办法,其实是一种比较简单、实用又普及的急救定位和紧急处置的方法,这种方法全国各地的120急救都在用。在现在信息和网络时代,还有更先进的方法就是手机(包括座机)定位,只要呼救者拨通电话,120就会知道求助者的位置。
2000年2月24日媒体报道称,郑州急救成功率居全国之首。郑州120急救中心运行三年来,共出诊4.2万多次,接回病人4万余人,抢救成功率达96%,位居全国省会急救中心之首。其中首要原因是凭借高科技手段,建成高度灵敏和畅通的通讯联络系统。但是,在5月17日的郑州120调度员与求助的女大学生的8分钟对话中,调度员一直无法弄清求助者的位置,只能说明要么没有使用郑州早已采用了20多年的通讯联络系统,要么是对这个系统不熟悉不会用。
对照苏州120调度员的处置方式,结果大相径庭,前者是拯救生命,后者是让生命丧失。
对于为何郑州120调度员有漠视生命,能为而不为的做法,有人从另一角度予以解释。全国各地的120求救电话都有大同小异的无效电话,有效电话约为30%-50%。一个引用最多的统计是,江苏省常州市2018年底公布的一组数据:2018年,常州市120急救车年出车35036次,救治病人34031人次,调度员全年接警电话225089个,其中有效电话为54562个,仅占总数的24%,大约七成出车并非急救。
无效电话的原因五花八门,凡此种种不仅干扰和浪费了急救资源,也让120服务系统叫苦不迭,同时暗生了一种需要甄别真假,弄清情况才能派车的潜程序。郑州120调度员回应求救大学生的一句话正反映了这种情况,“我感觉你没什么事啊,你怎么老是不说话啊”。针对120的无效救援问题,从救援的核心看,哪怕是多次无效,也要当作有效救援来实施,这是生命重于一切的担当和体现。
乱报警,浪费公共资源,既损害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急需救护的危重病人的生存机会,也是损害自己和亲人的救援机会,需要有一定的措施来阻止。
120和其他救援机构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健康、保护生命和减少灾害,即便是无效求助存在,也要把假的求助当作真的求助来对待和处理,才能做到能为就为,从而万无一失拯救生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