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信贷总量企稳,需求仍待修复

未来一两个月,决策部门将着力推动基建、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和消费,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

文|唐郡 张颖馨 严沁雯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稳定经济大盘措施出台实施,5月金融统计数据出现显著回升。

6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5月金融统计数据,其中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新增规模和人民币贷款新增规模三大指标均超预期。

其中,5月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1.1%,高于预期的 10.4%,前值为10.50%;5月社融增量为2.79万亿元,高于预期的2.02万亿元,前值9102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元,高于预期的1.3万亿元,前值6454亿元。

最引人注目的是人民币贷款数据。4月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8231亿元,其中居民贷款整体负增长,央行相关负责人直言,“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保银投资总裁、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对《财经》记者表示,5月信贷总量同比多增,说明各级政府部门正切实发力稳增长。

自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后,各级政府部门、金融管理机构加大稳经济措施实施力度,通过加快重点投资项目落地、增加信贷支持等方式,稳定经济大盘。有国有大行、股份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当前银行加大了对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部分银行内部进一步加大了对信贷投放的考核引导力度。

“5月金融数据释放内需复苏积极迹象,但信贷融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财经》记者表示。张智威亦认为,从信贷结构来看,5月居民贷款和企业中长期贷款表现欠佳,主要通过票据融资做大了信贷总量,“说明整体信贷需求仍然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有银行内部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不少企业融资需求仍然不足,“很多企业当前考虑的并非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而是是否能生存的问题,所以没有太多新增信贷的需求。”

在张智威看来,未来一两个月,决策部门将着力推动基建、房地产等方面的投资和消费,在稳定总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信贷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6月2日,央行、外汇局联合举办的“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有关扎实稳住经济的金融政策新闻发布会”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强调了在实施货币信贷政策时注重把握三大原则,即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一是有利于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二是保持就业稳定、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三是指导金融机构坚持市场化和审慎经营,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此外,近期资本市场表现亦开始回暖。Wind数据显示,4月末以来,上证综指持续回升,5月1日-6月10日累计上涨近8%;6月以来,沪深两市7个交易日中,4个全天成交金额破万亿元。与此同时,外资持续流入A股,6月累计净流入规模已达413亿元。

5月金融数据全面超预期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动稳经济政策再细化再落实,进一步释放政策效应,确保二季度经济合理增长,稳住经济大盘。”6月8日的国常会又一次强调了当前稳定经济大盘的紧迫性。

4月以来,国内主要经济金融指标明显回落,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超预期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持续显现,中国经济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其中,4月信贷数据的疲软令不少人直言居民、企业需求不足,“信贷塌方”,并呼吁尽快加大宏观调控政策力度。

5月23日国常会以来,各金融管理部门明显加大稳定信贷总量措施力度。其中,央行通过召开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等方式,研究部署加大信贷投放力度。

央行最新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89万亿元,同比多增3920亿元,不仅实现同比多增,且大幅超过预期值1.3万亿元。

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表示,有效融资需求明显下降是制约4月信贷增长的关键因素。过去一段时间,尽管政策利率没有下调,但央行综合施策推动实际贷款利率下行了,是5月信贷超预期多增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张智威认为,5月信贷总量超预期,与政府部门发力稳增长的措施有关。

有股份制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在各类政策工具下,正逐步加大资产负债政策倾斜,加强贷款定价支持力度,扩大对稳经济大盘重点领域的贷款补贴力度和范围。同时,内部进一步加大了信贷投放的考核引导力度。

在信贷投向上,前述人士透露,近期加大了对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乡村振兴、制造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同时,对民航、文化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等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行业企业,以及国家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口、地铁、公交等行业中的涉疫困难企业,进行了重点纾困。

另有国有大行分行信贷审批业务负责人透露,近期总行层面下发了授信审批相关的具体规划,强调要平稳有序做好房地产领域授信,重点支持保障房项目和优质房地产项目的并购融资需求,适度加大优质房地产企业的优质普通住宅项目融资支持力度。同时,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领域授信、创新强化涉农领域授信等,并加强普惠零售等受困市场主体的授信支持。

货币供应量上,截至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1%;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6%;流通中货币(M0)余额9.55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社融方面,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399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82万亿元,同比多增3936亿元。

“社融指标同比多增反映国内实体经济活动回暖,相应社会融资需求改善;M2同比增速继续运行在10%上方。主要是近几个月国内接连推出财政与货币政策增量工具,增加了基础货币供应;同时,国内疫情受控,市场融资利率中枢下移,经济活跃度回暖增强了货币创造。”周茂华对《财经》记者分析。

此外,周茂华表示,5月社融、M2同比增速略高于名义GDP,但基本匹配,反映国内货币环境保持适度宽松,为实体经济活动提供有力支持。

信贷需求仍待改善

“总量不错,结构不佳。”5月信贷总量超预期的同时,多位分析人士指出,5月新增信贷中,票据融资占比较大,颇有“冲量”之嫌。

从信贷结构数据来看,5月,居民部门贷款增加2888亿元,同比少增334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84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企业贷款增加1.53万亿元,同比多增729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4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551亿元,票据融资增加7129亿元。

居民信贷方面,周茂华表示,5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1047亿元,同比少增3379亿元,是居民部门贷款少增的主要拖累项。这说明5月居民部门的房地产信贷需求仍偏弱。

不过,6月2日央行新闻发布会上,潘功胜透露,从一些高频数据来看,5月最后两周,“疫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的活跃性上升”。

企业信贷方面,张智威分析指出,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同比分别多增3286亿元、少增977亿元和多增5591亿元。也就是说,票据融资是支撑5月企业信贷同比多增的主要分项。“说明整体信贷需求很弱,疫情不确定性很高,企业投资意愿不足。”

事实上,5月中旬,一家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平台创始人告诉《财经》记者,其调研了400家企业预算负责人后发现,大部分企业都很缺钱,但老板没有信心,不愿意融资扩张,“今年大部分老板想的是(企业)别死就行。”受此影响,他将2022年营收目标下调了30%。

信贷需求不足对银行放贷造成压力。近期,有消息显示,央行加大了对银行信贷投放的窗口指导。华东地区某银行业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央行要求考核各家银行贷款投放指标,当前银行在贷款的投放上面临不小的压力。

某国有大行信贷业务负责人曾对《财经》记者直言,“银行肯定要与客户共渡难关,但共渡难关主要还是指存量这一部分,比如说我不抽贷不断贷,但增量的部分就比较难,因为银行不能不顾商业原则。”

某大型药企董事长告诉《财经》记者,“相比此前来说,近期并没有感受到银行在授信额度和贷款利率上的明显变化。与银行沟通下来,他们还是比较担心风险,如果一些尽职免责的政策没有落到实处,银行是很难做到‘敢贷’的。”

另一银行内部人士亦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虽然支持力度加大,但是业务量并无明显增长。“主要还是企业需求不足,很多企业当前考虑的并非扩大再生产的问题,而是是否能生存的问题,所以没有太多新增信贷的需求。不过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信后续企业需求会有一定程度的回升。”

对于5月信贷结构的判断,亦有分析人士持不同观点。张旭认为,相较于中长期贷款,票据融资与中小微企业融资之间的契合度更高,且票据融资利率常常明显低于贷款利率,更有助于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此外,中长期贷款的审批周期和相应项目的决策周期均较长,其增长趋势滞后于货币政策的变化,若单纯地盯住中长期贷款数据则有可能错失不少投资机会。与此相比,票据融资的灵活性要高许多,本阶段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常预示着下一阶段信贷增速的提高。

“总而言之,当前疫情形势正在逐步好转,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正在加强。此时如果政策再适当加加力,继续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那么便不难把二季度经济稳住,并使得下半年有个良好的发展基础。”张旭表示。

(作者为《财经》记者)

 


鱼胶花胶价格行情分享,本文链接:http://www.yujiaowang.com/xw/303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