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回迁社区一定乱糟糟?九龙坡区有实招
邮电支路社区新貌
cms-style="font-L align-Center">直面回迁安置社区“痛点”
邮电支路社区地处重庆主城九龙坡区繁华地段,是一个主要由拆迁安置小区组成的混合型城市社区,七成以上居民为黄桷坪当地回迁群众。社区老化、低收入群体占比大,加上社会治理跟不上,该社区一度矛盾突出,居民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
——物业治理难,历史欠账多,楼房多是“三无楼”。“社区大部分楼栋使用时间超过20年,有的达60年左右,仅有5栋楼有电梯。”邮电支路社区党委书记王颖介绍,受制于开发建设历史欠账,小区规划设计相对粗糙,不少楼栋都是无主体管理单位、无物业管理,无大修基金的“三无”楼栋。在这种情况下,社区管理一度处于无序状态。
——低收入人群占比大,社区服务需求强烈。王颖说,社区人员构成复杂,有为数不少的低收入老人,部分居民早先为重庆黄桷坪运输有限公司临时搬运工人,无退休工资,部分群众凭低保、超龄人员养老保险维持生计,还有部分居民虽是退休职工,但月收入也只有两三千元。他们既有强烈的生活保障需求,又有较高的精神服务需求,且同一社区不同层次老人群体的需求差异较大。
——社会矛盾复杂,治安问题突出,一度案件多发。邮电支路社区辖区内派出所民警告诉半月谈记者,邮电支路社区相较于其他社区,劳释人员、吸毒人员较多,2年前仅劳释人员就达到30余人。社区治安问题较为突出,偷窃、诈骗、斗殴等案件频发。
“过去的社区,治安太糟糕。”黄桷花园3号楼居民邹长淑说,家里还煮着饭的电饭煲、刚上桌的菜都会被偷走。摩托车、汽车电瓶失窃等情况频发,就连货车里的汽油、街边路灯的灯泡都经常不翼而飞。
cms-style="font-L align-Center">在治理模式创新上下功夫
“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关键是没找到好的治理模式。为此,我们结合街道和社区实际情况,提出了居民自治、服务前移、分类服务的治理模式,针对性地解决回迁安置社区的难题。”黄桷坪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飞说。
——引导居民自治,填补物业“空白”。针对物业管理公司不愿入驻小区的现实,社区党委积极从推动居民自治想办法,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组建以楼栋为单位的楼管小组,由楼管小组负责日常管理费用的收取和支配。“在社区党委的指导下,楼管小组召开居民会议,收多少钱、怎么收钱、怎么支配等都是居民自己说了算。”王颖说,目前社区内所有没有物业的楼栋均成立了楼管小组,填补了物业管理的空白。
——服务前移,帮助重点人群安心生活。“以前劳释人员出来后,因为生活无着落,往往焦虑暴躁,尽管国家有一定的帮扶措施,但落实起来总有‘空档期’。”王颖说,现在社区提前与司法部门沟通,劳释人员出来后即协助其到社区办理各项手续,符合条件人员可申请领取救助金、低保和廉租补贴等,尽力做到“人到保障就到”,使他们安心投入新生活。
——分类服务,以差异化举措满足不同群众需求。针对辖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占比较大的情况,社区装配“可视爱心呼唤”装置,该装置有可视门铃,老人一按门铃,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就能在手机上收到讯息,第一时间启动视频沟通。针对小区楼层较高,老人上下楼购物不便的情况,社区组建由60名志愿者组成的“邮差快送”,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运送日常物资。
同时,为满足居民的多样精神生活需求,2019年10月,邮电支路社区的“民艺坊”正式开课,每月授课两三次,课程涵盖茶艺、剪纸、舞蹈、扎染、木雕、漫画、书法等,邀请辖区学校教师或退休教师担任志愿讲师,以生动的课堂互动提升大家的美育素养、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邮电支路社区新貌
cms-style="font-L align-Center">可望破解深层难题
藉由治理模式创新,邮电支路社区这一老旧回迁安置社区不到3年就实现了“由乱到治”,治安、乐业等深层次治理难题的破解也已步入正轨。
邮电支路社区的一个偏僻角落,过去曾是一些群众私设灵堂的地方,居民意见很大。如今,这里摆上了乒乓球台,成为居民健身娱乐的场所。
60岁的邹长淑和65岁的罗竹维刚打完乒乓球,一身运动打扮让她们显得活力十足。“居民晚上在社区散步的多了,孩子下晚自习后自己回家的多了,居民能安心地将车子停在楼下了,社区公共设施也极少遭人为破坏了。”谈到近年来社区的变化,邹长淑深有感触。
“社区搞的‘民艺坊’也大大了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罗竹维说,自己9岁的孙女参加了社区的书法、舞蹈、绘画、手工等多种课堂,暑假过得丰富多彩;社区还有40多名家庭主妇在课堂上学会了做布艺、绢花和针织品,做好的工艺品拿到网上出售,增加了收入,补贴了家用。
“随着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稳步提升,社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王颖告诉半月谈记者,不久前社区招募志愿者参与义务献血、邮差快送,报名人数达50余人,相较2年前翻了两三倍。
“回迁安置社区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殊产物,其硬件设施、住户组成可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随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回迁安置社区同样可以通过治理思路和治理举措的创新,和其他商品住宅社区一样,成为市民栖居的乐园,成为城市发展长卷里不再黯淡的一角。”谈起邮电支路社区的经验,陈飞这样总结。
cms-style="font-L ">《半月谈》
半月谈记者:韩振 吴燕霞 | 编辑:范钟秀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